沈寿默默笔耕 着书不已
在1987年的《中华武术》杂志上,剧作家孙仰芳先生以一篇《小楼说拳———访宁波市武协委员沈寿》的文章,对沈寿的评价生动而深刻,称他为‘拳师中的学者’和‘学者中的拳师’,可见其观察人物的独特见解。沈寿早年就展现出了多才多艺,以笔名沉重、洪水在上海的《民国日报》、《新闻报》和《银钱报》副刊上发表新诗、散文和漫画。青年时期,他又以汉泉、老骥、沈武、老粗等笔名撰写体育、文学和武术文章。由于身体伤病,沈寿过早退休,他将养生视为生活的重要部分,通过写作太极拳、气功、导引学方面的著作,延续生命,实现价值。他的职业生涯中,无论何时,写作从未停止。
退休后,沈寿回到家乡,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推广杨式太极拳,并在教学之余,坚持笔耕不辍,著作颇丰。他的学术成就显著,总计在各类体育、武术、气功、文物、医学、医史等刊物上发表300余篇文章,100余万字,影响力不仅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都引起广泛关注。他的著作包括《太极拳法研究》、《太极拳推手问答》等多部作品,其中《太极拳论谭》和《太极拳谱》更是被中国武术协会认定为中华武术文库中的精品。
最新编集的《沈寿·太极拳文集》(4卷本)尤其值得一提,其中卷三《36式太极拳详解》是他年迈时的力作,其他卷册经过修订和增补。他还将其导引和气功知识整理汇编,收录进《常用医疗健身法》、《中老年强身顾问》和《医学知识集锦》等书籍中。沈寿早在二十多年前就立下了誓言,要将自己的武术、导引、气功知识整理出版,奉献给社会和后代,如今,他已基本实现了这个承诺。
扩展资料
沈寿(1874——1921)初名雪芝,号雪宦,江苏苏州人,从小随父亲识字读书。十六七岁时成为苏州有名的刺绣能手。光绪三十年其绣品作为慈禧七十大寿寿礼上贡,慈禧大加赞赏,亲笔书写了“福”,“寿”两字,分赠予沈雪芝,从此更名“沈寿”。1911年,沈寿绣成《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作为国礼赠送意大利,轰动该国朝野。1914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女红传习所,沈寿应聘担任了所长兼教习。1921年6月18日,沈寿病殁于南通,终年48岁,葬于南通马鞍山。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