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想去绍兴来个二日游,达人给点建议!
D1在火车站南侧汽车北站门口租辆自行车,沿途免费景点:大善塔、城市广场、仓桥直街(红旗路)、八字桥、鲁迅广场、古玩市场、咸亨酒店、长庆寺、土谷祠、恒济当铺、东西咸欢河沿路、马太守庙、马臻墓、鉴湖、西小路、谢公桥、吕府、光相桥。还自行车,转公交车前往安昌古镇,住安昌古镇。
D2安昌古镇,早上泡茶馆,镇上闲逛,买好老酒小菜,雇条乌蓬船,由安昌经太平桥、古纤道到达柯桥古镇。这儿已是104国道旁,两日游结束。
如果时间有一天空余可以安排去舜王庙、宋六陵、央(反犬旁)茶(反犬旁)湖古陂塘景点介绍
1、鲁迅中路一带的纪念地
从解放路口沿鲁迅中路向东的一系列景点,多与鲁迅有关。在游览之前,建议你重新温习一下鲁迅的几个名篇,比如《孔乙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照着先生笔下的描写和这些地方的现状,可以使游览的内容更加丰富。现大致按由西向东的次序予以介绍。
在解放路和鲁迅中路口有个3000平方米的鲁迅广场,广场中有1991年在鲁迅诞生110周年树立的先生铜像。广场西面北面都临着河,有桥相连,是个闹中取静的地方。广场对面是绍兴的古玩市场,白天很热闹。
由广场向东步行一两分钟,就到了1981年建造的咸亨酒店,尽管不是鲁迅当年的原物,仍保留着旧式酒家的样式,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咸亨”二字源出于《易经·坤卦》:“品物咸亨绝羡局”。“咸”,意为全、都;“亨”,意为亨通。此处酒菜介绍见“餐饮”部分。
再往前走一两分钟就到了新建路口,新建路是条南北向与鲁迅路交叉的小街,路口有“绍烟机招待所”和“百草园招待所”的灯箱广告。从路口往北沿新建路走两分钟,可以到达曾在鲁迅眼中笔下的长庆寺和土谷祠。这两个地方但没有作为旅游点开放。左边的长庆寺俗称斑竹庵,始建于唐朝,过去是绍兴八大寺之一,现在是塔山街道的文化站所在的地。山门悬挂了一块红底烫金的“长庆寺”老匾。鲁迅襁褓时曾拜寺僧龙祖为师,师傅给鲁迅取名“长根”,并给了鲁迅一块“三宝北子,法名长根”的银八卦,挂在鲁迅胸前。右边正对着长庆寺的是土谷祠,也就是土地庙,小小的门面,土谷祠里当时住着一个叫谢阿桂的无业游民,后来成了《阿Q正传》主人公阿Q的原型。在长庆寺和土谷祠之间是个跨街台亭,台亭的飞檐下原先有不少匾额。
从长庆寺土谷祠再往走几步,可以看见东西向一条小河和临河的老街,西边的叫作西咸欢河与西咸欢河沿路,东边的叫东咸欢河与东咸欢河沿路,河与街比较古朴,很有些旧绍兴的意味,值得漫步走走。在东咸欢河沿19号,有恒济当铺的旧址,门口有个大大的“当”字,少年鲁迅因家道中落,经常来这里典当东西。恒济当铺内今天已是民居。
回到鲁迅路和新建路口,继续沿鲁迅路再东行几分钟,就到了鲁迅纪念馆景点群,景点分布在几百米范围内,包括路北侧的鲁迅故居(包括百草园)、鲁迅生平陈列厅、鲁迅祖居,以及路南侧的三味书屋,要买15元的套票,咱便过门而不入吧。
[台门:鲁迅故居(又名周家新台门)和鲁迅祖居(又名周家老台门)都是富有绍兴特色的清代台门建筑。台门作为一种民居样式,于明清时期在绍兴广泛运用。台门是一种平面规整、纵向展开并让的院落式组合,一般由门斗、天井(又叫明堂,主要起采光作用)、堂屋(会客室)、座楼(起居室)、侧屋(辅助用房如厨房、储藏室)组成。
台门的进深和面宽,一般根据主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和人丁状况而定,普通台门以三间为多,二进至五进不等,而绍兴史上规模最大的台门则有九间十三进。目前位于市区西北部的省重点文保单位吕府(目前未开放),主人为明代的礼部尚书,原先就是一处大型台门建筑,但目前只有正厅“永恩堂”尚保存完全。鲁迅故居的周家新台门共6进,每进7到9间不等,周家老台门则为4进,每进也是7到9间。随着岁月变迁和旧城改造,当年大量的台门建筑已渐趋式微。目前,绍兴城区仍保存较好的明代台门,尚有北海桥直街的高家台门,府山直街的何家台门,延安路的谢家台门等;清代台门尚有下大路的杜家台门,以及上文所述的周家新老台门等。派没在绍兴的一些古镇例如安昌,也有一些台门建筑留存。]
2、解放路一带古迹
解放路是南北纵贯绍兴市区的一条主街,在现代化的道路和建筑之间,仍有一些古意可寻。现按从火车站出发由北向南的大致次序予以介绍。游程约半天。
首先经过在解放路西侧的一片大广场,是近年新建的城市广场,广场北侧是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楼。尤为引人注意的,是这片现代化的广场树立着一座古塔。塔名大善塔,始建于南梁,相传为一钱姓女子未嫁而死,遗言以嫁妆建寺,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此后历代又有重修,现存的大善塔为1957年大修。塔六面七层砖木结构,高40米,塔中原来有木梯可以登临,但在清咸丰年间被焚毁,现在只剩下一座空心砖塔了。游人可以走进塔中,仰望着半明半暗,体会一下闹市中出尘的古意。绍兴城里的老辈人还知道,大善塔的周围,原先是座寺庙叫大善寺,在过去,大善寺一带是绍兴最热闹的集市,地位相当于上海的城隍庙、苏州的观前街,大善寺今已不存。
城市广场西侧矗立着府山,因为历代绍兴郡、州、府所在地都设在这座山的东麓,府山因此得名。因为形似卧龙,又叫作卧龙山。春秋时,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委派范蠡在这里建都城的时候,都城其他地方都围有城墙,惟独在西北角府山这一带没有筑墙,民间传说城墙缺角是为了麻痹吴王夫差,示以不设防的意思;其实,府山就是一座天然的屏障,范蠡在山顶建了一座飞翼楼(现在望海亭的位置),可以登高随时观察吴国兵力动向。府山现已设为公园,南麓有越王台,又名越国遗址(门票10元),抗战时被日机炸毁,1981年重建。因为这是无门票之旅,从城市广场方向望望府山便行了。
在城市广场北侧,有条东西向的大街与解放路相交的,是胜利路。沿着胜利路西行约十分钟,可以到达大通学堂旧址。因为门票10元,所以不进去了。大通学堂售票处可以购得一些关于绍兴的人文历史书籍。
回到解放路,由城市广场继续南行,继续向南行,会路过轩亭口胜利路中心的秋瑾纪念碑。秋瑾(1875-1907)号鉴湖女侠,出身绍兴豪富之家,从小喜欢诗文骑射,1904年离家到日本留学,先后参加光复会、同盟会,当时写得名句“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至今脍炙人口。1907年在绍兴大通学堂主持工作,并组织光复军准备发动起义,不慎败露被捕。在狱中,秋瑾坚不吐供,在供纸上只写了“秋风秋雨愁杀人”一句,别无他言。1907年,秋瑾被清庭斩首,刑场依例便这纪念碑旁的轩亭口。1933年,在秋瑾就义处树立了这座纪念碑。碑高七米,碑的西面刻有是蔡元培撰,于右任书的“秋先烈纪念碑记”。
再南行则是鲁迅中路口的鲁迅广场,“鲁迅中路一带的鲁迅纪念地”一节中已有介绍。
由鲁迅路口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