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中的变脸是国家二级机密吗
2006年,媒体报道称,文化部在1987年将川剧变脸艺术列为国家二级机密,这也是中国戏剧界唯一的国家机密。这种说法引起了争议。彭登怀,被称为“变脸大师”,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真实的,称川剧变脸艺术只是一种行业机密,由川剧人的职业操守来维护。文化部多位工作人员也表示对此不知情,并指出文化部没有权力将某项技艺列为国家机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自1989年实施以来,并未对变脸进行过认定,意味着它当时并不在《保密法》的规范范围内。然而,四川省川剧学校在1984年向四川省文化厅提交报告,将变脸、吐火、藏刀等川剧绝活项目定为机密艺术。2004年12月1日施行的《四川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规定,对认定为四川省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的“民间绝技”或其传人,以及保护传统工艺美术的单位等,提供政策、资金或税收方面的扶持,并按照保密法进行保密,其中包括“变脸”。
川剧是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川剧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变脸对于川剧,就像喷火对于秦腔,都是招牌路数、看家绝技。要了解变脸,有必要先了解川剧的源头。清乾隆、嘉庆年间,四川乡镇村落码头处的庙堂在节日时会搭起戏台以作庆典,逐渐形成了川剧。清代“两湖填四川”带来了新元素,各种腔戏班汇集入巴蜀各大城中的酒肆街坊之中,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为"川戏",后改称“川剧”。相较于川剧艺术的渊源和博大,变脸的技艺成形则还要归属于二十世纪。在这期间,变脸在戏班的对台戏中不断摸索、演变、精化,逐渐成为川剧的一大特色。川剧的悲剧有特色,喜剧独树一帜,情感波折、内心激变之处,变脸皆有用武之地,以其怪诞狰狞的面相变化表现出人物内心不可名状之律动,增加了川剧的表现力,名角表演变脸时,常常引发观众的爆棚热情,可见,老百姓对这种极端好看的技艺是真心认可的。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