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鼓子有哪些艺术特色 兰州鼓子曲艺形式及特色概述
兰州鼓子,又称兰州曲子、兰州鼓子词,是一种在甘肃省兰州地区流传的汉族民间曲艺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历史悠久,曾经是当地文化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兰州鼓子的表现形式多样,有单人、双人、三人演唱之分,主要通过唱和说的方式进行表演。演唱时通常采用自弹自唱的形式,演员的手势和面部表情都力求给观众带来美的感受。
兰州鼓子的音乐结构属于曲牌联套体,常用的唱腔曲牌包括《坡儿下》、《罗江怨》、《边关调》等四十多支。其传统节目内容广泛,包括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咏赞景物和喜庆祝颂等。兰州鼓子的表演形式也十分多样,主要以多人分持三弦、扬琴、琵琶、月琴、胡琴、箫、笛等坐唱,走上高台后由一人自击小月鼓站唱。
兰州鼓子的传承和发展面临挑战,艺人年龄偏大,后继乏人。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相关部门建议建立兰州鼓子保护领导小组,完善艺人档案,并举办培训班,强化保护意识。此外,还应整理曲目并印刷成册,成立协会,举办专题演唱会,为艺人提供更多的演出机会。
兰州鼓子作为中国曲艺的古老曲种之一,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流传至今。其音乐旋律古朴典雅,悠扬动听,体现了历代民间艺人的智慧和心血。研究兰州鼓子的艺术特色与发展历史对于保护和开发古丝绸之路音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兰州鼓子主要由业余爱好者演唱,职业艺人较少。知名艺人如王义道、曹月儒、唐江湖等。兰州鼓子的曲目丰富,既有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题材,也有咏赞景物和喜庆祝颂的内容。代表性的传统节目有“闺情曲”和“英雄曲”两类,如《别后心伤》、《拷红》、《武松打虎》等。
为保护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从2002年开始对兰州鼓子进行搜集、整理。鼓子的传统曲牌约有100多种,曲词约有1000多个段子。通过访问健在的民间艺人及爱好者,收集到了部分原始油印样本、手抄本及名家创作的唱段。经过筛选整理编辑之后,最终形成了《兰州鼓子词曲选》,其中选入鼓子词83首,按题材来源及内容分类,有“名著名段”22首;“金戈铁马”15首;“古风遗韵”11首;“仁孝祈颂”9首;“痴情红颜”14首;“青楼泣怨”4首;“古曲新篇”11首。另还选入鼓子曲谱及新作词曲9首。
兰州鼓子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流传在兰州的各县区,活跃在城乡的家庭院落、茶馆酒肆,深深地植根于这片古老的黄土地上。其音乐旋律古朴典雅,悠扬动听,堪称民间文艺的一颗璀璨明珠。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