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话的揭阳文
揭文的本质特点是音节文字,类似朝鲜文字,但是朝鲜文字在每个字记录一个音节的同时,内部又用不同的部件记录音节中的不同音素,朝鲜文字是音素化的音节文字。也有些类似日语的假名音节文字,但是日语的假名不是独立的文字,需要汉字配合。揭文只是如同假名外表残留汉字特点,本质上为音素化的带调文字,与汉字完全不同,属于音节表音文字,只是形体结构与汉字类似。
揭文的外表特点是:字的整体轮廓呈现方形,与汉字形状性质一样,在现代书写中更像韩字。搜集到的字将近8000个,但是去掉异体字和错别字,实际使用的字只有大约3000多个。记录的是当地方言的“白话”,也就是用“白话”朗读。 揭文文字结构分为左右、左上下、上下、左中右、左中上下及全体结构。每个字分别由音节文字:辅字、韵字及调字组成,其中只有韵字和双辅字能单独作为揭文字体使用,辅字(单辅字)和调字均需韵字配合。
揭文由19个辅字(单辅字)、33个韵字、1个假韵字、34个双辅字、16个特殊独体字和7个调字组成(与汉字偏旁部首类似)。 关于“揭文”文字的记录,其实揭文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年轻的文字。只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大概在民国末期,在创造这些文字以前,李氏夫妇是用汉字来纪录他们的语言的。对建国前的人来说,读书识字是一项较奢侈的事,也没什么条件可以学。李先生为除了语言之外还能用文字和自己妻子沟通,所以就独自花了数年时间创出一种能比较容易理解的文字作为同妻子日常生活用,也就是揭阳文的产生。
原本李氏夫妇俩叫“揭文”为白字,后来觉得名字不大好听,就以当地揭阳县县名取其第一个字“揭”作为揭文,但在每一次书写中,李氏妻常常将角文中的“揭”字写成“角”字(揭阳话中“揭”与“角”音素相近),后来便慢慢习惯叫成“角文”或“揭文”。
揭文的存在,主要是由于中国过去的的女性基本上都没有读书识字,李氏夫常常在城外做生意,而李氏妇作为典型的潮州女性喜好到邻里做客(也有据说是在城里做走卖豆腐之类的生意),所以李氏夫每每回到家的时候李氏妇经常不在家,在当时没有手机等其他通信工具的情况下,加之李氏妇又不识汉字,李氏夫便自创了揭文,以作为和自己妻子同时都不在家中时的通讯方式,用纸张或布面留言。 由于在当时的环境下,在中国未改革开放前,社会的任何一样物件都会受到很大制约,更何况是一种新文字的运作,加之中国汉字在中原领域一直都是被认为最高雅的文字,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普遍使用的文字,汉人自当完全使用汉字,而不应创制自己的文字,否则就等于背离了优秀的汉文化。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女性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女性也可以用汉字交流,李氏夫妇也很少使用揭文交流,揭文渐渐开始被淡亡。
由于李氏夫妇后期也沿用汉字交流,且终无所出,所以揭文也随之消失数年,就在“揭文”被埋没于床脚而没有人关注的时候,2010年在揭阳旧城改造中的拆迁废墟中这种罕见的字符才被这人世所了解和认识。作为一种独特罕见的文化遗存,虽然它的历史不长,但希望中国政府也能重视保护揭文。
(图中揭文意思:很多年前,我会经常用普通话将“目标”读成“mu piao”,而现在的小孩会经常用潮州话将“目标”读成“mak biao”,这就是社会了。
对于现在00后的孩子,他们的潮州话受普通话的影响已经是非常大的了,他们很多字用潮州话都不会读了,也很多字也经常读错。)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