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具有正面意义的故事,按正常语速大约5——6分钟能读完
卧冰求鲤-------典故出处:《搜神记》卷十一和《晋书》卷三十三 列传第三。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故事发生地:在临沂城北白沙埠镇,一条东西流向蜿蜒数里的小河穿镇而过,它不是一条普通的河,更源远流长地承载着中国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孝。它就是王祥卧冰求鲤故事的发生地:孝河。 【孝河】因王祥卧鲤而得其名,孝河又称孝感河,位于兰山区白沙埠镇境内。据《临沂县志》记载, 王祥卧冰求鲤处(有石碑为证)
孝河发源于茶山南麓之桃花岭,东南流经孝友村,至诸葛村汇入沂河。
【九孔藕】专为孝心多出一孔-----------除了因王祥“卧冰求鲤” 而闻名,孝河所产的白莲藕也是一大特色,尤以肥、细、嫩、脆、甜最为出名。 清咸丰年间,孝河白莲藕被钦定为御膳贡品。有趣的是,孝河藕与别处不同,不但清脆爽口,鲜美异常,而且藕比别处的多出一孔,为九个孔眼,传说这是王祥的孝心所化,多出来的这一个“孔”,便是“孝心”。
传承意义:
“‘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要有人就一定要有孝。当初想要重建孝友祠,主要就是想起到教育警示后人的作用,弘扬‘孝文化’。中国现在正在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尚未完善,绝大多数老人仍靠子女晚辈赡养,提倡孝道尊敬老人仍然是个现实问题。弘扬孝文化,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着重要作用。”
“二十四孝”中有七孝出自临沂,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被推为“二十四孝”之首,影响最为深远。王祥以孝事亲的行为,规范了几千年来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为了弘扬孝文化,白沙埠镇每年春秋期间,都会组织全镇中小学生接受传统孝文化教育,讲孝事、读孝书、听孝课、扬孝风,使孝道教育根深蒂固,深入人心。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