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万人坑的历史
阜新地区共有四处万人坑。其中,新邱兴隆沟墓地始建于1939年8月,当时购地323.977万平方米,原为建井采煤,后划出5万多平方米为墓地;城南墓地始建于1939年11月, 购地419.6438万平方米,也从中划出一部分土地为墓地;孙家湾墓地始建于1940年8月,占地20.388万平方米;五龙南沟墓地始建于1940年11月,占地17.524万平方米。经多方调查考证,上述4处万人坑总占地面积达50多万平方米,所埋葬的死难矿工至少7万人。 孙家湾万人坑是迄今为止保存完好的墓地, 四周立有“满炭墓地”的刻字石桩。
1968年阜新矿务局在孙家湾南山万人坑筹建“阶级教育展览馆”,在整理部分坟墓和遗骨中,发掘出3个群葬大坑,就原址保持原葬形态,建起两座展馆、一处叫“死难矿工遗骨馆”(西馆),另一处叫“抗暴青工遗骨馆”(东馆)。
另外,还有7个遗骨典型,1个白骨陈列厅。东西两馆相距约1.5公里。东馆墓坑由北及南, 顺东山坡挖就,北高南低,长16米,宽2米,底深不足1米。共摆放137 具尸骨,据初步考察,这些人在生前是关押在日本警备队参加过下菜园子大暴动的“特殊工人”和关押在思想矫正院的反满抗日矿工。坑内所埋尸身分作5组,有的单层摆放,有的码摆5层,发掘后露出尸骨或仅外露头骨的共83具。西馆分南北两坑,间距22米。南坑于沟坡挖就,东高西低,高低差约1米,南北长11.1米,宽3.5米,坑深不及1米。坑里埋尸52具,分双行将死尸下肢交叉相压。北坑平低,南北长13米,宽3.5米,深约1米。坑内埋尸58具。由此不难想象死难矿工所受的残酷折磨。其中还有一具尸骨,两臂撑地、双腿后蹬、上身挺起、头微扬、斜卧于别尸(全坑尸体均单尸仰摆)之上,呈前爬之势,显系被活埋者,当时意欲爬出。孙家湾万人坑是日本侵略者残杀中国人民所犯滔天罪行的见证,是中国人民惨遭荼毒的缩影,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期间,屠杀、残害中国人民留下的历史遗迹,是日本侵华的历史罪证。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