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歌主要特征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2-09
木鱼歌,作为弹词系统的一员,与苏州弹词有所区别,其特色在于不包含开篇、诗、词、套数和说白。受到粤曲、南音和龙舟歌的影响,它逐渐融入了说白元素。伴奏乐器包括二胡、古筝、琵琶和三弦,有时还会用竹板击节。木鱼歌曲调分为“正腔”与“苦喉”两种,前者明亮欢快,后者则

木鱼歌,作为弹词系统的一员,与苏州弹词有所区别,其特色在于不包含开篇、诗、词、套数和说白。受到粤曲、南音和龙舟歌的影响,它逐渐融入了说白元素。伴奏乐器包括二胡、古筝、琵琶和三弦,有时还会用竹板击节。木鱼歌曲调分为“正腔”与“苦喉”两种,前者明亮欢快,后者则沉郁哀怨。据统计,现存的木鱼书约有500部,4000至5000卷,内容广泛,既有改编自佛经和宝卷的故事,如《目连救母》和《观音出世》,也有取材于小说传奇的《仁贵征东》和《白蛇雷峰塔》,还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如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的《国事诉根源》和《金山客自叹》等。其中,《花笺记》和《二荷花史》是传统曲目的代表作。

东莞木鱼歌历史悠久,尤其在2006年农历二月初二的东坑“卖身节”上,木鱼歌以全新的形式登上了大雅之堂,赋予了传统四百年历史的新生命,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尽管在全球化和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木鱼歌在国际上依然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国外收藏的木鱼书版本比国内多,如东京大学、牛津大学、巴黎国家图书馆等都有收藏,甚至连德国诗人歌德也曾高度评价。近年来,东莞博物馆、图书馆和一些个人如杨宝霖等人致力于木鱼歌的收藏和研究,杨宝霖先生的专著为传承这一文化遗产做出了贡献。

木鱼歌作为东莞的珍贵文化遗产,它的存在为“文化新城”建设提供了深厚底蕴。在东坑“卖身节”的展示中,它展示了传统文化古为今用的新途径。尽管与“龙舟”和“南音”有密切关系,但木鱼歌、南音和龙舟歌在形式和内容上各有特点,如木鱼歌多文雅,南音则更注重平仄和起序。尽管存在误解,但东莞木鱼歌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价值不容忽视,未来有望大放异彩。

扩展资料

弹词系统的曲种。简称木鱼,也叫摸鱼歌。流行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江和南路一带。起源于明末,清代以后兴盛。早期木鱼歌都是随编随唱,后来才记录曲词,辗转传抄,或刻印传唱木鱼歌流行于晚明,到清代以后极为兴盛。清人屈大均《广东新语》及罗天尺《五山志林》中都记载过当时演唱的盛况。早期的木鱼歌都是随编随唱,凭记忆演唱,后来才记录曲词,辗转传抄,或者先编好曲词,刊印成书传唱。这种抄本或刻本,叫木鱼书,既可作演唱的脚本,也可供阅读。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41209/2/473084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