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琴行钢琴老师水很深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2-08
我曾在琴行工作,以勤工俭学的身份,那时我已获得德国音乐学院的录取。去琴行并非为了赚取薪水,而是出于家人的期待,希望我能体验不同生活。那时我才18岁,琴行老板接纳我,是因为我持有德国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此举为琴行增添了一份外在的荣耀。我起初对此感到惶恐,因为

我曾在琴行工作,以勤工俭学的身份,那时我已获得德国音乐学院的录取。去琴行并非为了赚取薪水,而是出于家人的期待,希望我能体验不同生活。

那时我才18岁,琴行老板接纳我,是因为我持有德国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此举为琴行增添了一份外在的荣耀。我起初对此感到惶恐,因为我自认成绩平平。后来,发现琴行内有些所谓的“老师”,其学历背景与钢琴专业并不相符,甚至包括幼师、唱歌及舞蹈专业的人员。当我得知有老师弹奏曲目时,出现结结巴巴的情况,我便明白了琴行内部的真实情况。

没错,我成为了琴行的门面。不仅未参与教学,甚至还能教授琴行的“老师们”。琴行的收费模式揭示了行业内的不公:每节钢琴课120元,琴行抽取60元;每节陪练课60元,琴行抽取30元。有能力的老师往往忙于自己的学生,哪有时间到琴行,还要被琴行抽取大部分收益?

幸运的是,我筛选出了一些相对认真教学的琴行。在面对那些不专业的琴行时,我选择了离开。

在筛选过程中,我遇到了各种问题。例如,琴行老师认为肖邦的作品毫无用处,只适用于艺术节伴奏。琴行使用电子教学,但在一个大琴房内,摆放七八台琴,所有学生面对iPad上课,这样的一对多教学模式令人难以接受。还有琴行的每台钢琴音准各不相同,却都声称音准无误,这种琴上教小孩,恐怕会损害他们的听力。琴行内部的管理也存在问题,如琴房内弹奏干扰其他学生,导致无法正常练习。

琴行内的不专业现象并非个例,自己办学的老师同样存在不靠谱的情况。我曾遇到过一位原从事家政工作的老师,因孩子在琴行练琴,父母无法陪同,她便在孩子家中监督练琴长达两年,之后便自办班授课。这位老师在教学的同时,也寻求他人的指导。这引发了我对她的质疑,我就是那位指导她的老师。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41208/2/451993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