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车务)的工作性质和工薪待遇等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2-08
中国中产阶层的几个主要特点 中国的中产阶层于80年代中期开始崛起,至今只有10多年的历史。就目前的状况看,崛起的中产阶层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在社会阶层中所占比重不大。根据中国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及金融资产占有情况,如果把年收入在3-10万元之间的家庭和人口都计

中国中产阶层的几个主要特点

中国的中产阶层于80年代中期开始崛起,至今只有10多年的历史。就目前的状况看

,崛起的中产阶层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在社会阶层中所占比重不大。根据中国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及金融资产占有情况

,如果把年收入在3-10万元之间的家庭和人口都计算在内的话,估计目前中产阶层的人

数达20-25%左右。

二是中等收入阶层的职业构成面较窄,体现出较强的行业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行

业部门:(1)部分流通性公司,主要是经营高科技商品和紧俏生产资料,以及仍然具有一

定垄断经营权的商业、物资、外贸公司等。(2)房地产公司。虽然现有不少花园别墅卖不

出去,但收入并未下降。(3)金融部门,特别是某些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像信托投资公司

、证券公司等,主要是因为我国的金融市场不发达,证券交易进入市场不久,缺乏充分

的竞争,也不像国外证券公司那样要承担很大的市场风险,所以容易获得高利润,职工

的收入也特别高。(4)一些垄断性较强,或在资源、装备、政策等方面具有特殊条件的大

型工业企业,比如有的大型钢铁企业、石化企业、铁路运输企业、电力公司、轿车生产

企业等。(5)外资企业的中方雇员,主要是其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一些专业技术人员。(

6)一部分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此外,一些带有自由职业性质的从业人员,如厨师

、化妆师、律师、歌星、影星等收入也相当高。

三是中产阶层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点,主要集中在沿边沿海的开放城市和部

分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广东省的居民收入水平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居全国之首,其

中深圳特区的经济增长及收入增长速度更有惊人的进步。近年来上海由于浦东特区的拉

动,经济增长态势及居民收入水平也呈良好势头。到1997年底,上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DP)可望突破3000美元大关(预测达3060美元)。据1997年9月的最新统计,1996年上

海城市居民家庭户均实际收入已超过2.5万元,领先全国平均水平4-5年。上海市城市社

会经济调查队对500户城市居民家庭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996年上海城市居

民家庭户均实际收入达到2.51万元,已提前达到小康水平。据了解,这个数字较1991年

增长了2.15倍。有关人士称,改善市民居住条件近年来一直是上海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

工作重点,上海市区人均居住面积已由1991年的6.9平方米提高至1996年的8.7平方米。

按世界经济发展规律,上述变化意味着上海将从下中等收入阶段开始步入后工业化的上

中等收入阶段,将迎来更大规模的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并由此带来经济的更快发展。

目前流通领域的外资竞相进入上海。国外舆论界认为,外商看好上海的一个重要原因,

即在于庞大的中国市场上,上海是一个购买力强且中等收入阶层迅速扩大的地区。统计

显示,上海市月均收入超过3000元人民币的工薪阶层家庭,已占城市工薪家庭总数的30

%。

二、“九五”时期中国中产阶层的基本态势分析

中产阶层的一定规模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国民富裕程度的标志。中产阶层的崛

起在中国已是不争的事实,有关中国是否存在中产阶层的问题今后将不会再引起争论,

争论的焦点将转而集中于进入中产阶层的条件、中产阶层的规模、构成及发展趋势等方

面。

目前中产阶层的形成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非经济的不合理的因素。以城市职工而

言,其收入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企业对国有资产的占有情况,对资源的垄

断程度和其他不平等竞争条件。因此,这种收入差距的扩大,不仅不能调动人们的生产

积极性,反而会助长行业企业之间的相互攀比。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在收入分配方面的

政策也不够规范,一些地方和部门受物价和攀比效应的影响,未经批准随意增加补贴津

贴的问题十分突出。在工资以外的收入中,一是一部分人靠不平等竞争和利用国家体制

、政策上的漏洞获取不合理的超额收入。如无偿使用国有资产、国家资金等生产要素从

事各类生产经营活动,而收入则归个人占有。一些个人或集体开发、开采、利用国有资

源(如土地、矿藏、水域、道路等)获取高额收入。在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过程中

,一部分企业通过低估国有资产价值大量占有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41208/2/437232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