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钱在20世纪60年代能买什么
那个年代一块钱是什么概念?平均一家三代人,三个强壮劳动力,一年辛辛苦苦挣得的分红工分不到100元。这是八口人家一年的生活费,过年还得留一部分。
当时,吃、穿、用、都靠国家计划分配,凭票才能买,日常生活全部仰仗、粮票、肉票、布票、鞋票、火柴票、理发票、红糖票等票证才得以维持。有钱没票,也难
就算有粮票,还分全国通用粮票和地方粮票。
关于网上分两大类网:一类说不要票,一类说要票
那时候熟肉不要肉票,那个年代像“香肠”火腿、猪头肉、肉罐头、酱驴肉、酱牛肉不要肉票,只有生猪肉才要票
熟肉不要票,是因为熟肉价格高
需要凭票供应的东西,不仅要满足基本物资或短缺物资的条件,还要价格低
70年代还有议价粮、平价粮之分。议价粮贵,但不需要粮票;平价粮便宜,必须要粮票
关于那段特殊的票证历史,多年来先后的如今已经出了十多本书
大家可以去看看多了解一下~
60年代末的物价与如今物价得比较:
(人民币10元)
60年代末可买最好的大米可以买58斤(0.171元一斤)。
如今最好的大米100多元一斤,一两买不到,我还见到过598.75元一斤的保健米。
60年代末可买大闸蟹12斤。
如今的阳澄湖大闸蟹598元一只,6条腿都买不到。
60年代末可买最大的带鱼 30斤 (0.3元一斤)。
如今可买带鱼一条(40元一斤)。
60年代末可买布匹 1丈余 (1尺)。
如今可买一块小手绢。
60年代末可买青菜 500斤(0.02元一斤)。
如今可买青菜2斤(5元一斤)。
60年代末可买猪肉13斤。
如今可买猪肉1斤。
60年代末可买小馄饨100碗。
如今可买小馄饨2碗。
60年代末可缴纳小学学费 6元。
如今可以买一只低档文具盒。
60年代末可看电影(学生票)200场。
如今场外听声音,如今的学生票60元一张是最低价。
60年代末可买中挡皮鞋一双(7.68元),还可以买一只鞋油和一把鞋刷。
如今可以买一付鞋带。
60年代末可买棒冰250根。
如今可买棒冰10根。
60年代末可买高级奶糖4斤。
如今可买高级奶糖4粒。
60年代末可买菜汤面500碗。
如今可买菜汤面2碗。
60年代末可买牛肉面100碗。
如今可买牛肉面2碗,我看到康师傅面馆的顶级牛肉面108元一碗。
60年代末可买500公里的汽车票一张。
如今打的起步费都超过10元了。
60年代末可买酒席2桌。
1960年代是一个十分奇特而又重要的时代。
19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向第二次现代化过渡,苏联等国正在进行第一次现代化,中国则刚刚开始第一次现代化。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这两大现代化模式都处于深刻转型(或改革)的关键时期,第三世界诸国多数正处于争取独立或确立发展模式阶段。
1960年代,特别是其后期,西方世界在经历战后20多年的发展和繁荣之后,普遍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动荡和发展迟缓。第三世界的迅速崛起震撼了世界,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武装斗争波澜壮阔,捷报频传。美国的侵越战争激起了全世界和平正义力量日益高涨的反战、反帝运动。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反传统运动愈演愈烈。《法国1968:终结与开端》一书中写到:“‘六十年代’是美国人权、新左(派)运动的同义语。”以1968年震动世界的法国学生运动为代表的学生工人运动席卷多数发达国家,主要发达国家里一片激烈的造反之声,激进的造反者甚至已在设想“后资本主义”的新秩序。在思想文化领域里,西方发达国家1950年代初发端并盛极一时的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右翼保守主义思潮已成强弩之末,后现代主义异军突起,左翼思潮在不长的时间里席卷西方主要国家,西方新左派的影响迅速扩大。西方左翼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