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装原型结构图 [青年女性贴体上装原型研究]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目前,我国尚无适合国民体型的服装原型,大多数情况下,我国设计师仅停留在对日本文化式原型的应用上,对于原型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较为肤浅。因此,建立适合我国女性体型特征的服装原型显得尤为重要。
2. 人体测量实验
本研究采用德国非接触式激光三维人体扫描仪(TechMath),对500名年龄在18至28岁的青年女性进行人体测量。该系统扫描时间为20秒,测量精度为±0.2厘米,能捕捉到人体50万个数据点,自动生成被测量者的三维图像,并能自动报告人体100多个部位的尺寸。针对贴体上装原型结构设计的需要,最终筛选了18个测量部位。
3. 青年女性贴体上装原型设计部位确定
3.1 贴体原型的设计条件
贴体原型是人体形态的真实体现,也是各类较合体性服装的结构基础。设计贴体上装原型时,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在满足体现女性上体形态的前提下,所测量的部位要尽量少;(2)基本尺寸运算简便,公式适当简化;(3)作图过程容易;(4)适用度高,且应用、变化容易。
3.2 青年女性上体变量聚类分析
对筛选出的18个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图1),最终得到3个大类,分别表示为:高度类(体现人体长度的部位)、围度类(体现人体胖瘦的部位)、细部类(人体其他形态部位)。
3.3 青年女性上体变量相关性分析
为了选择有代表性的尺寸,有必要考察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通过相关性分析,找出与基本控制部位相关性小的体型变量,作为贴体原型的辅助控制部位。这些细部指标往往是影响服装特别是较合体性服装造型的重要因素。而那些与基本控制变量相关性大的体型指标,可以有基本控制变量来代替,从而省去了测量指标多、信息重复的麻烦。
4. 青年女性贴体上装原型样版的设计
确定了贴体原型的设计部位后,进行版型绘制。以青年女性中间体数据(此次测量样本的各部位均值)为例进行贴体原型样版的设计。经验公式均由人体部位的回归分析得到,样版胸围大和腰围大分别按照文化式原型中的常规处理进行分配。考虑到需要平衡贴体原型的贴体性和制版的简易性,将上衣各主要省道集中基于腰省进行收省处理。结合实际制版中的经验,总结出适用于较合体性服装设计的贴体原型制版规则。
5.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500名青年女性的人体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适合我国女性体型特征的贴体上装原型设计部位,并提出了相应的制版规则。这为我国服装设计提供了科学、实用的原型基础,有助于提高服装的合体性和美观度。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