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强县经济发展
武强县的经济发展在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态势,尤其是在工业、农业、扶贫开发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方面。
工业发展方面,武强县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2006年实现了2.72亿元,利税达到了7644万元,其中化工、线缆、乐器、玻璃纤维四大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完成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了78%。化工行业以立车集团、汇泉集团为龙头,拥有化工骨干企业32家,主要产品包括“汇泉”牌靛蓝粉和“立车”牌荧光粉,均为省名牌产品,立车企业集团的荧光粉产销量全国第一。电线电缆行业拥有线缆生产加工企业23家,年销售收入8.5亿元,产品畅销全国多个省、市和自治区。乐器行业有河北金音乐器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主要产品包括萨克斯、长笛、单簧管、提琴等,产品90%以上出口,畅销欧美、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玻璃纤维行业主要分布在街关镇,现有企业30家,产品种类丰富,畅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并出口到欧美、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农业发展方面,武强县农业品丰富,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命名为“辣椒生产基地县”、“食品生产基地县”、“旱作农业示范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被河北省命名为“黄瓜生产之乡”,被京津确定为“蔬菜供应基地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2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27.8%,扶贫产业包括猪、鸡、鸭、牛和蔬菜等,2006年蛋鸡存栏、肉鸭和猪出栏数量显著,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8%。
扶贫开发工作方面,武强县实施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链式产业化扶贫等经验,培育了猪、鸡、鸭、牛和蔬菜五大扶贫产业,蛋鸡存栏、肉鸭和猪出栏数量分别达到280万只、160万只和11.2万头。
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武强县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发挥科技示范作用,向周边辐射发展。园区内建有高标准连动式智能温室,配备有电动卷帘、微滴灌、反光幕、阳光灯等先进设施,用于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引进了温室油桃、芦荟、食用仙人掌、火龙果等花卉名优新特产品蔬菜品种60个,新技术15项。
综上所述,武强县的经济发展在工业、农业、扶贫开发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展示了其多元化、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格局。
扩展资料
武强县南临衡水,北通京津,东接沧州,西距省会石家庄市135千米。地处河北平原,滏阳河、滹沱河、天平沟穿境而过,地势平坦开阔,气候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为185天,年平均降水量在554毫米左右。年均温12.8℃。307国道横贯县境中南部。武(强)武(邑)公路、武(强)饶(阳)公路在境内与307国道交会。1993年文化部授予武强“年画之乡”称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