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地为宝宝做听力诊断和助听器验配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聋儿助听器验配较之成年耳聋患者的难度大、周期长,需要耳科医生、听力学家、聋儿家长或教师通力合作,遵循验配助听器的程序,使聋儿获得最佳助听效果。
选择助听器最首要的是掌握准确的听力资料。
对于双耳均需助听器帮助的聋儿,原则上应双耳选配,这不仅符合听觉生理要求,也符合听觉心理要求,使聋儿听到的声音更为自然、均衡、清晰。如果因某种原因,一时难以做到,助听器应戴在听觉动态范围大的一侧耳上。
助听器适应性训练
聋儿戴上助听器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性训练,才能对声音产生认识。适应训练的成功与否,是决定助听器验配周期长短的重要环节。
聋儿选配助听器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听清语言,进行正常的 社会 交往。因此,用言语测听对助听效果进行功能评估十分必要,应伴随聋儿逐渐掌握的词汇或语句跟踪进行。定期评估聋儿配戴助听器后接受语言信息的能力,较全面地评价助听效果。
你好,在给孩子验配助听器以前基本上都做了听性脑干电位。在一个月之内孩子表现的不哭,不闹,有反应,这说明助听器起作用了,就再带个月看一下接下来的反应。如果一个月的时间,孩子又哭有闹,呕吐等症状 ,有可能,助听器的增益和输出开大了,这种情况要戴助听器验配中心去调试,还有就是在一个月之内,孩子 不哭不闹 没有反应不爱带,有可能声音小了也是需要到助听器验配师去调试。 孩子初戴助听器在调试方面要注意两点: 第一助听器的设置不要太多,变化不要大,在原来自动选配基础之上 略微调小一点就可以了。 第二助听器声音以柔和为主,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听力,助听器留有的余地也多,对助听器的寿命也长。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如何科学安全的验配宝宝助听器是一个公认的难题,为了让儿童助听器验配更加科学与安全,使用儿童助听器验配真耳分析测试系统,让助听器的最大输出被控制在对儿童安全的程度,而不至于损伤儿童的残余听力,同时使儿童尽可能多地保证其可听度,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语言能力,变得十分重要。原因之一是小儿的听障同时一定会带来语言障碍,小儿在使用助听器过程中无法表述和明确描述使用后的对声音的合适和不合适;其次,对小儿听力障碍的程度,通过一两次听力检查就明确诊断,也是十分困难的。2013年美国听力学学会颁布的【美国听力学学会临床实践指南:儿童放大】中重点指出儿童助听器验配必须采取和儿童发育相匹配的测试手段,按照最佳实践标准进行,保证所获得的测试结果具有相应的效度与信度。再则,儿童的外耳道容积大小也直接影响助听器增益在耳道的共振情况。因此为儿童验配助听器就变得十分复杂与困难。
2013年美国听力学学会颁布的【美国听力学学会临床实践指南:儿童放大】中重点指出儿童助听器验配必须采取和儿童发育相匹配的测试手段,按照最佳实践标准进行,保证所获得的测试结果具有相应的效度与信度。再则,儿童的外耳道容积大小也直接影响助听器增益在耳道的共振情况。因此为儿童验配助听器就变得十分复杂与困难。
您好!您问如何科学地为宝宝做听力诊断和助听器验配?宝宝的听力诊断一般有主客观检查,主观检查有行为观察测听、视觉强化测听、 游戏 测听,客观检查有声导抗、耳声发射、脑干诱发电位、多频稳态、CI、MRI等。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您。
儿童的听力是每个家长关心的问题,由于出生不久的婴幼儿不能配合检查,并且耳朵发育尚未停止,为听力诊断和助听器的验配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我们发现,同成人的听力诊断及助听器验配相比,儿童的听力诊断及助听器验配要注意以下因素和操作方法。
1、主观听力很难测试,在儿童的听力诊断方面,我们知道任何一项单一的测试都很难判断耳聋的程度及性质。儿童听力诊断的难点就在于很难测试出准确的主观听力,目前在很多听力中心或者医院都存在这个问题,用客观的听力测试结果去判断听力损失程度。很多家长也会带者各项客观检查报告询问:各项检查结果都是没有反应,我的孩子是不是没有听力?客观检查的结果不能完全代表儿童真实的听力情况,需要注意测试结果的单位并结合行为测听结果进行判断,从而取得更准确的阈值。
2、儿童的耳朵小。由于儿童耳道细小,由于其耳道容积较小,同样大小的声音和成人相比会产生更大的真耳响应,如果按照成人的验配流程,那儿童助听器便会出现过度放大,二次损伤听力。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获得准确的个体真耳耦合腔差值(RECD),在验配过程中考虑到RECD的影响,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证儿童助听器的成功选配。
选配之后的随访工作:儿童助听器佩戴的前两年,至少每三个月做一次回访,回访的过程如初次验配,需要评估其当前听力,助听器的工作状态,助听后效果及言语康复进展情况等。家长也应和孩子的验配师保持联系,记录儿童助听器的佩戴情况,听力补偿及语言康复的进展等,为验配师的调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总之,儿童听力康复需要儿童、家长、验配师、语训老师各方面进行良好配合才能完成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提供专业的效果评估设备和健全的回访制度,一切只为您的孩子听的更好。
相信此类问题一直困扰着听障儿童的家长们。婴幼儿期(0-3岁)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听力有损失的孩子来说,在这个时期尽早对他们进行听力干预,可以为他们将来言语的全面康复和发展建立基础。为幼儿选配助听器的原则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三早”,即应尽早依靠助听器的帮助,开展以“三早”为原则的康复训练:早诊断、早干预(使用助听产品)、早康复(进行语言训练)。一旦错过了这个康复时期,听障儿童掌握语言就有很大的困难了。家长在为幼儿选配助听器的过程中。对助听器的性能要求通常会更高一些。幼儿学习语言其实就是一个模仿说话的过程,只有听到清晰完整的言语信号才能正确发音,并且纠正原来错误的发音。所以,助听器的清晰度越高,舒适度越高,孩子听到的声音就越清晰完整,给孩子带来的听力帮助就越大。为了孩子能和听力正常的小朋友一样,更好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融入集体。在选择助听器时,一般建议以较高档助听器产品为主,以获得更满意的康复效果。此外,双耳佩戴助听器对听力损失的孩子非常重要,它是进一步缩短听力康复周期和提高助听效果的关键因素。双耳佩戴助听器能使孩子感受更加舒适,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听得更加清晰、自然。双耳佩戴助听器能更快地建立起听力神经与声音信号的联系,并更容易提高听觉记忆功能,起到更好的听力康复效果。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助听器性能的需求也不尽相同。0-3岁的孩子语言能力尚未完全开发,首先要能够听到声音,然后认知声音的类型,模仿声音,以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因此,给孩子选择聆听效果较好的助听器,才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言语清晰度,帮助孩子更快提高听辨能力,熟悉发音,进而更好地学习语言。3-6岁的孩子相比0-3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部分语言能力,更需要的是使口齿清晰,进而达到发音正常的效果。这个阶段的听障儿童要多做语言康复训练,随着聆听内容的不断加大,聆听环境也逐渐复杂化,他们需要能够在相对嘈杂的环境中分辨言语。因此,双耳佩戴耳背式助听器能帮助他们在复杂的环境中聆听并学习语言。6岁以上的听障儿童在经过前两个语言发展期之后,聆听需求变得更加复杂,他们需要学习外语,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与外界沟通的能力,所以对助听器的性能要求更高。同时,为了孩子心理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尽量为孩子选择性能较好、美观和隐蔽性较高的定制式助听器。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