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劝你轻易不要让孩子参加奥赛,太费家长了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2-07
当今年高考数学题揭晓后,我亲试了一回,对此发表了一篇见解文章(《高考数学题:深意何在?》)。作为保送数学专业的竞赛生和研究生,我本以为解答高考题会相对轻松,却意外地遭遇了网友们的质疑。今天,我决定再次分享这段经历,尽管可能会引发更多讨论。事情追溯到两个月前

当今年高考数学题揭晓后,我亲试了一回,对此发表了一篇见解文章(《高考数学题:深意何在?》)。作为保送数学专业的竞赛生和研究生,我本以为解答高考题会相对轻松,却意外地遭遇了网友们的质疑。今天,我决定再次分享这段经历,尽管可能会引发更多讨论。

事情追溯到两个月前,暑假期间,儿子的物理老师通知他参加针对高中生的物理竞赛集训,希望借此激发他的学习热情。尽管儿子初中物理基础尚可,但高中物理知识对他来说是个挑战。我曾参加过物理奥赛,自信能够帮助他,便同意了报名。

然而,现实比我想象中更为复杂。物理竞赛的要求超出了高中物理知识,甚至触及到了大学物理的四大力学——经典力学、统计力学、量子力学和电动力学。这些理论对非专业者来说,宛如天书。我虽能科普相对论,但在解题实战中却力不从心。

为了帮助儿子,我不仅求助于外部专家,还亲身陪他一起做题。这是一次跨越20年的回炉学习,物理竞赛的进步速度让我感到惊讶。备战竞赛不仅需要大学物理的高年级课程,甚至涉及到了研究生的数学知识,如偏微分方程和复分析。

尽管过程艰辛,看到儿子在物理领域展现出的热情,我深感欣慰。然而,我建议,除非孩子对某一领域有真正的兴趣,否则过早投入如此高难度的学习并不明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点,比如这位音乐学院学生的视频,他们可能在音乐上投入的时间远超物理竞赛。

教育的未来是多元的,双减政策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家长的角色在于引导和支持,提供认知平台,寻找资源,以及采用有效的教育方法。比如,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补习,或是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为孩子创造学习环境。最重要的是,鼓励孩子在他们擅长的领域深入学习,而非全面铺开。

总的来说,参加奥赛对家长来说确实是一项挑战,但只要用心,用对方法,就能帮助孩子找到兴趣和特长,为他们的未来铺就一条适合的道路。这是一场需要家长投入的马拉松,但结果值得期待。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41207/2/401905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