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整脊的的10个手法丨附图教学
探索中医正骨整脊的奥秘:十种经典手法与古籍传承
中医的正骨整脊技术,源远流长,融合了千年来的智慧与实践经验。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这十种临床常用的手法,领略它们的古籍渊源和独特魅力。
1. 按脊松枢法,源自《黄帝内经》,犹如督脉的守护者,专治那些困扰督脉的骨骼问题,轻轻一按,舒缓病痛。
2. 寰枢端转法,元朝李仲南的《永类钤方》中记载,通过对寰枢部位的精准转动,调整颈椎的自然平衡。
3. 牵颈折顶法,如同《永类钤方》中的“挼搽法”,通过牵引与旋转,舒缓颈椎压力,恢复颈椎的活力。
4. 颈椎旋提法,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详细描述,通过旋转手法,调整颈椎关节,提升颈部舒适度。
5. 提胸过伸法,唐朝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这是一种扩展胸部,增强腰背部韧带的方法,适用于各种脊椎问题。
6. 胸腰旋转法,同样出自《备急千金要方》,通过旋转动作,强化胸腰关节的灵活性,促进全身气血畅通。
7. 腰椎旋转法,源自古代医典,通过旋转手法调整腰椎,减轻腰部负担,维持脊柱健康。
接下来,我们看看这些手法的实践操作:
1. 推髀枢尖手法:以左掌温柔地推送臀部,顺势而为,仿佛引导骨骼回归自然。
2. 腰骶侧扳法(骑龙法):患者侧身,术者精准按压腰胸段,如同骑龙般引导骨骼复位。
3. 过伸压盆法(燕尾法):患者俯卧,术者以肘部稳定,施加压力于骨盆,犹如燕尾轻拂,舒缓腰椎压力。
4. 手牵顶盆法(燕尾法):侧卧的患者,术者牵拉患肢并顶压骨盆,如同燕尾摆动,平衡骨盆与脊柱。
以上手法虽古老,但其科学原理和临床效果不容小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操作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如欲进一步学习中医正骨整脊,或寻求其他专业培训,如针灸、推拿、小儿推拿等,全国范围内,我们的桂林、广州、深圳校区提供全日制中医学、大专招生,甚至包括医师资格考试的培训。
让我们一起探索中医的深厚底蕴,用传统智慧守护健康,从骨骼的正骨整脊开始。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