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
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教师行为。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教师自己、他人或社会,根据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准则、规范和科学的标准,在系统广泛地搜集各方面信息,充分占有各种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进行考察和价值判断。
其主要目的是改进教师行为。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具有三大特征:一是影响的深远性、二是空间的广泛性、三是时间的持久性。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功能:
1、导向功能。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引导教育者正确认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了解并掌握教师职业道德标准,认准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主义方向。
2、评定鉴定功能。通过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可以判断出教师职业道德的优劣、好坏程度。
3、督促激励功能。督促激励功能是评定鉴定功能的必然结果,积极的评价会激励优秀教师继续践行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消极的评价督促教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断学习、不断反思。
4、冲刺功能。通过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可以预知教师未来的思想、情感以及行为表现。
5、问题诊断功能。诊断现存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及其危害。
原则:
1、方向性原则。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体现社会主义的性质。社会主义方向性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2、客观性原则。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真实客观的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真实情况。
3、科学性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中,评价者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严格遵守客观规律,恰当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只有遵守科学的评价标准,才能得出科学的评价结果。
4、教育性原则。评价的教育性原则是指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要符合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作用,充分体现“教育是评价的基础,评价过程是教育过程”这一宗旨,通过评价使广大教师在评价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5、民主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是指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要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教职员工和社会各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共同做好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工作。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