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理论动机理论的类型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2-05
近代的动机理论丰富多彩,主要分为几个流派:本能论: C.达尔文的进化论促使人们将动机理解为生物本能。W.麦独孤是其代表,他认为本能是天生的倾向,伴随着特定情绪。尽管学习可能改变行为模式,本能的核心情绪不变。然而,本能论因过度泛化而受到批评,如郭任远提出“放弃本能

近代的动机理论丰富多彩,主要分为几个流派:

本能论: C.达尔文的进化论促使人们将动机理解为生物本能。W.麦独孤是其代表,他认为本能是天生的倾向,伴随着特定情绪。尽管学习可能改变行为模式,本能的核心情绪不变。然而,本能论因过度泛化而受到批评,如郭任远提出“放弃本能”。

本能与学习结合: I.P.巴甫洛夫和E.L.桑代克强调了本能与学习的作用,如巴甫洛夫的无条件刺激和效果律,以及华生的后天习得说。B.F.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则否认本能概念。

精神分析学说: S.弗洛伊德提出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认为它们在现实生活中受压抑。弗洛伊德的理论涉及本我、自我和超我,强调社会因素的影响。

驱力学说: W.B.坎农的稳态理论与自主神经系统关联,C.赫尔认为驱力决定机体活动,环境中的诱因与习惯共同影响行为。赫尔的理论以驱力、诱因和习惯为核心。

本能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里比多”发展阶段理论,以及洛伦茨和廷伯根的研究,强调需要习得与环境的影响。

认知论动机理论: E.托尔曼和E.洛克的理论关注动机的期望和目标设定,如期望理论和归因理论,强调认知在动机决策中的作用。

认知失调理论: L.费斯廷格的理论关注认知失调如何驱动态度改变,类似于精神分析的文饰作用。

神经机制: 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在动机产生中起关键作用,分别对应积极与消极的反应。

总的来说,动机理论不仅考虑生物本能,还结合学习、社会影响、认知过程以及神经生物学机制,反映出人性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

扩展资料

动机理论是指心理学家对动机一概念所作的理论性与系统的解释。用以解释行为动机的本质及其产生机制的理论和学说。早期的动机理论,实质上都是关于人性论的引申。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41205/2/352784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