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乳液有哪些特性
即微乳液是一种各向同性的热力学稳定体系.不过它是分子异相体系。
微乳(micro emulsion,ME)是水,油,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按适当的比例混合,自发形成的各向同性,透明,热力学稳定的分散体系。微乳液首先由schulman等发现并命名。80年代后作为药物载体受到医药界的重视,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刚起步。
微乳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在适当比例自发形成的一种透明或半透明的,低粘度的,各向同性且热力学稳定的油水混合系统。由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共同起稳定作用。助表面活性剂通常为短链醇、酚或其他较弱的两性化合物。
微乳液液滴可以是分散在水中的油溶胀粒子(O/W微乳液)也可以是分散在油中的水溶胀粒子(W/O)微乳液)或是一种无序的随机结构。可用相图表示微乳液相行为,在单相区.微乳液是单一的球形液滴(0.01um),因此体系具有光学透明性此时的液滴可以是O/W型。
也可以是W/O型,在中间区域,微乳液呈双连续结构。微乳液可以许多平衡的相态存在。微乳则由于其粒径很小,形成了透明或半透明溶液,因此对其形成机理有不同的观点。Schulman等认为,在微乳形成过程中,界面张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表面活性剂可以使油?水界面张力下降,加入一定量的辅助剂可使油?水界面张力进一步下降,甚至降为负值。Adamson不同意出现负界面张力的说法,他用胶团溶液或膨胀胶束来描述微乳体系。
Friberg把微乳看成是含有普通胶束或反胶束(normaI or inverse micelles)的胶体溶液。Rosano等则认为,乳状液与微乳之间主要区别在于胶束的类型不同。另外,还有与上述相反的一种观点,认为当乳状液粒径十分小时,相的概念就失去了通常的意义。
这时体系的状态再用相平衡或界面张力的概念来解释是没有意义的。由此可见,关于微乳的本质及形成机理至今看法还不一致。研究表明,如果在普通乳状液中增加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并加入相应辅助剂,可以使该现状液变为微乳。
反之,在浓的胶束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油及辅助剂,也可以使此胶束溶液变成微乳。因此,多数人认为微乳是介于普通乳状液与胶束溶液之间的一种分散体系,是它们相互过渡的产物。
因而也有人把微乳称为胶束乳状液。但虽然各种看法不一,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微乳液是一种各向同性的热力学稳定体系.不过它是分子异相体系,水区和油区在亚微观水平上是分离的,并显示出各自的本性特性。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