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贺文主要工作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2-05
张贺文同志自1999年6月起,负责主持湖南浏阳生物医药园及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建设工作。在远离城区的一片荒山野岭,他依靠仅有的1600万元起家,通过15年的自力更生,创造性地发展了生物医药和电子产业两大高科技产业群。在张贺文的领导下,生物医药企业达到170家,产值接近

张贺文同志自1999年6月起,负责主持湖南浏阳生物医药园及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建设工作。在远离城区的一片荒山野岭,他依靠仅有的1600万元起家,通过15年的自力更生,创造性地发展了生物医药和电子产业两大高科技产业群。在张贺文的领导下,生物医药企业达到170家,产值接近湖南全省的一半,并共获得两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80%的国家一类新药在这里研究、生产,13个医药品种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并有两家企业成功上市。此外,张贺文带领团队打造电子产业集群,使电子产业群以手机高端配件为主导形成集群,成为苹果、三星、诺基亚等的重要配套基地。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带动下,经济总量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工业总产值翻了7.2倍,财政收入翻了5.5倍。预计十二五期间,工业总产值将实现过千亿目标。浏阳已经成为湖南生物医药和电子产业的主战场,实现了革命老区产业结构成功转型的梦想。

张贺文同志致力于建设创新体系,致力于抢占战略性新型产业制高点。在资金、人才、政策缺乏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参照美国硅谷、日本冷泉港等模式,建设专业化园区。他提出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发展特色产业,并率先在生物医药领域实践。在他的亲自操盘下,努力构建医药公共平台和产业链,并以此培育产业集群、规模企业。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型的银行、园区、企业关系,共获取建设资金35多亿元,带动了240亿元的工业投入。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医药的中小企业集群、电子龙头企业都与园区的公共服务平台联成一体,成为湖南省产学研结合的标志性园区和湖南金融安全试点园区。

张贺文认为,我国发展高新科技一定要坚持对外开放,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作为基础。通过与高校的对接,设计了一批有特点的高科技项目入园孵化并以此开展国家合作。在国家发改委支持下,与联合国工发组签署共建“中国(浏阳)国际医药产业园”协议,成为我国第一个国际医药合作园区;与欧洲最大的生物医药园——德国柏林生物医药园(BBB)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中美国际生物技术合作中心并每年在美国举办一次“长沙生物医药夜”活动;被国家商务部批准为国家级医药出口基地;开始与古巴政府合作共同开展多场进行生物技术交流活动;与加拿大商务部签订协议,对接了十多家企业的合作,其中两个已进入实施阶段;在英国政府全额资助下,与剑桥大学生命科技园、伦敦大学皇后医学院达成生物诊断试剂等一批项目合作协议等。在各国政府间的推动下,生物技术产业平台相继在这里建立。电子产业国际合作更为频繁,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仅信息产业常驻外国专家就达400余人。

张贺文提出,建设园区的同时要努力提高居民素质、营造城市文化特色,并与创建新型小城镇结合。他提出了“发展健康产业、建设健康城市、引导健康生活”的理念,并启动了“生物经济社区”第一期的建设。不仅做到绿色园区、清洁生产,而且在湖南实施了第一个失地农民养老金制度,组建了一批由失地农民为主体的建筑公司、服务公司,率先开建了湖南标准最高的大规模农民安置生活区,在农民逐步实现向城市居民转变的过程中探索新的路子。作为健康园区,张贺文还提出应为全国食品安全解决技术支撑问题做贡献,一个涉及生物肥料、饲料和农药等为一体的创新企业联盟正在搭建。张贺文认为,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一个重要遗产是中医药,在他的倡导下,依靠社会力量在园区继建设药王庙、医药文化馆之后,又开建全国唯一的药膳养生城和捞刀河文化区,城市文化和商业发展共同繁荣的局面正在形成。

扩展资料

张贺文,男,1967年10月出生,长沙人,生物医学工程硕士,湖南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者和带头人,曾在多个企业、政府机关从事基层管理工作,现任湖南浏阳生物医药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41205/2/332132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