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药物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2-05
心肺复苏过程中,确保畅通的静脉通道对于提高复苏成功率至关重要。首先,选择最大、最易穿刺的部位进行静脉通路建立。避免使用塌陷明显的头皮小静脉,而倾向于股静脉、肘正中静脉、踝部大隐静脉等。同时,确保通路建立时不会中断复苏术,选择远离操作部位的臂、手、腿、脚处大

心肺复苏过程中,确保畅通的静脉通道对于提高复苏成功率至关重要。首先,选择最大、最易穿刺的部位进行静脉通路建立。避免使用塌陷明显的头皮小静脉,而倾向于股静脉、肘正中静脉、踝部大隐静脉等。同时,确保通路建立时不会中断复苏术,选择远离操作部位的臂、手、腿、脚处大静脉。

中心静脉插管是较为直接的给药途径,减少药物渗出问题。然而,此通路建立耗时长且需要高超的技术及严格无菌操作。颈外静脉和股静脉是常选穿刺部位,股静脉因其易固定、内径粗、不干扰复苏术而优先考虑。儿童中心静脉插管并发症较多,如全身感染、动静脉出血、血栓形成、静脉炎等,故非必要时不首选此途径。

骨内通道在20世纪40年代即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安全可靠的方法,可用于所有静脉通路的药物和液体给药。气管通路静脉或骨内通路是理想给药途径,但在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后3~5分钟内上述通路未建立成功时,可以紧急在气管内给药,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纳洛酮等,但需增加剂量以确保效果。

心内注射虽曾被视为传统复苏方法,但认识到其弊大于利。该途径可能导致气胸、冠状动脉损伤、心包填塞等并发症,以及药物注入心肌内引起室颤、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最佳穿刺部位通常选择剑突下与左肋弓夹角处,或胸骨左缘第5、4肋间。复苏时常用的药物包括肾上腺素、阿托品、纳洛酮、钙剂、碳酸氢钠、葡萄糖、利多卡因、多巴胺。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41205/2/329467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