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艺术瑰宝:南京白局文化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2-04
在众多濒临消失的中华优秀艺术文化中,南京白局堪称瑰宝。这一曲种源自南京地区民间,以南京方言说唱,历史悠久,是南京独有的古老曲艺形式。白局以南京话为载体,演唱地方俚曲,展现了浓厚的南京地方特色,成为南京文化的象征之一。历史源流南京白局起源于明代,织锦工人用南

在众多濒临消失的中华优秀艺术文化中,南京白局堪称瑰宝。这一曲种源自南京地区民间,以南京方言说唱,历史悠久,是南京独有的古老曲艺形式。白局以南京话为载体,演唱地方俚曲,展现了浓厚的南京地方特色,成为南京文化的象征之一。

历史源流

南京白局起源于明代,织锦工人用南京方言演唱俗曲、小调、民歌以自娱自乐,逐渐形成独特的曲艺曲种。其名“白局”源于演唱者不取报酬,意为“白唱一局”。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一艺术形式在南京地区扎根,成为今日我们所见的南京白局。

明代初期,南京作为京师,中后期作为留都,南京云锦达到鼎盛。织锦工人为了调节单调的工作生活,开始唱小曲、方言调子,这些曲调经过几代人的传承,演变成了后来的南京白局。清代康熙年间,南京云锦再次鼎盛,南京白局也因此创作出更多段子。

南京白局的盛衰与南京织锦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表演形式

南京白局的表演包括说、唱,有时伴随身体动作,使用地道的南京方言,被称为“新闻腔”或“数板”。由于新移民的涌入和方言的变迁,部分词汇与现今的南京话有所不同,例如“鸭子”读作“呦子”,“大妈”读作“多嬷”。其尾音儿化重,与京味儿化音的区别在于连读且上扬,如“碟子、碗”读作快速的“的儿窝儿”。用文字记录语言艺术确实具有挑战性。

传承意义

南京白局主要流传于江南地区,群众基础广泛,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它是南京方言艺术的升华,南京方言的精髓贯穿于白局的说唱艺术之中,某种程度上是传承南京古方言和古汉语的文化载体,对现代人学习古汉语的发音、语法具有独特作用。

此外,南京白局的说唱内容丰富多样,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重大新闻、社会焦点事件和当地人的生活主题,某种程度上扮演着古代新闻媒体的角色,其影响力甚至超过现代媒体,是了解南京风俗文化和历史社会的重要信息载体。同时,南京白局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扬州清曲和明清俗曲的风格,对研究其他戏曲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41204/2/322550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