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的主要学些什么知识和科目
会计学主要学习知识包含会计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体系,旨在研究如何通过计量、记录、预测和监督、控制商品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活动,提高经济效益。其研究对象涉及会计的性质、对象、职能、任务、方法、程序、组织、制度、技术等,通过会计学特有的概念和理论,总结和概括会计实践。会计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既涉及理论体系的构建,又关注具体应用,旨在为改进会计工作、完善会计系统提供指南。
会计学的产生和发展与近代会计的形成密切相关。在欧洲,借贷复式簿记于12~13世纪在意大利的热那亚、威尼斯等城市出现,至1211年,意大利佛罗伦萨银行已使用借贷复式记账法记账。1494年,意大利学者帕西奥里出版《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系统介绍了“威尼斯簿记法”,并结合数学原理加以概括,为会计学的产生奠定基础。帕西奥里的著作推动了科学的复式记账法的传播和发展,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端。
从15世纪到产业革命时期,德国、英国和荷兰出版了会计著作,展开对会计的介绍和研究,但主要受帕西奥里“簿记论”的影响。当时会计理论主要集中在对记账技术的改进以及建立帐户体系。产业革命后,股份公司的兴起要求会计定期向股东提供财务报表,会计内容开始向资产、负债与资本的计量、收益的确定、报表编制、审查、分析和解释等方向发展。
20世纪初,英国出版了《高等会计学》、《会计学全书》等会计著作,会计理论研究从记账、算账的簿记向包括记账、算账、报账、查账的会计转变,现代会计学初步建立。此后,会计学分科不断发展,出现了会计表分析、成本会计学等新领域。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引入,会计数据处理电算化研究得到推动。传统的企业会计分化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门学科。
会计学主要由会计学原理、专业会计学和会计发展史组成。专业会计学按国民经济各部门对会计知识的不同要求和特点,可分为工业会计学、农业会计学、商业会计学等。按会计知识的内容,可分为财务会计学、管理会计学和成本会计学等。按会计主体的范围,可分为微观会计学(企业会计学)、宏观会计学(社会会计学)、国际会计学等。
在中国,对会计的解释存在“管理活动论”、“工具方法论”和“经济信息系统论”等三种主要观点。按照“管理活动论”,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学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按照“工具方法论”,会计是一个为经济管理服务的反映和控制生产过程的方法和工具,会计学是一门方法学或方法论的科学;按照“经济信息系统论”,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会计学既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又是一门方法论的科学。
会计学的主干学科包括工商管理、经济学、法学,主要课程涵盖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预算会计、审计学、税法、国际贸易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一般安排10-12周时间。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