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有多大的面积
渝中区
重庆直辖市的中心城区,地处中国西南部长江和嘉陵江汇流处,东、南、北三面环水,西面通陆,呈东西向半岛状。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拔379米,最低海拔160米。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型。全区水陆面积23·7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6万,渝中区辖12个街道:七星岗街道、解放碑街道、两路口街道、上清寺街道、菜园坝街道、南纪门街道、望龙门街道、朝天门街道、大溪沟街道、大坪街道、化龙桥街道、石油路街道。
渝中区"九五"期间GDP年均增长10·2%,2001年GDP实现124·5亿元人民币,增长10·5%。其中,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9·3:80·7,产业结构合理。全区商贸零售总额359·1亿元,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亿元,占重庆市的比重达七分之一强。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8092元。
渝中区是重庆市的水陆客运交通枢纽,交通便捷。区内现有长江、嘉陵江、黄花园大桥贯通区内外,城区主干道及长江、嘉陵江滨江路直通机场及高速公路,市内距机场仅20公里。位于区内的重庆火车站年客运量在2000万人次以上,朝天门港口有20多个码头,60多个泊位,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客运枢纽。
由于渝中区两江环绕,山水秀美,作为重庆的行政、商贸、金融、信息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区内现有"五大商圈,十大市场","中国西部第一街"-解放碑中心商贸区。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区内金融组织体系健全,有金融单位160多个,营业网点300多家,绝大多数在重庆设立的金融机构都落户渝中区,区内中外各类银行、保险、信托投资、证券交易等金融机构相互并存,已初步形成面向重庆、辐射西南的区域性金融市场。区域内微波通讯、数字通讯、无线寻呼、光缆干线,国际互联网等现代化通讯手段齐备,集中了全市主要的新闻、出版机构,同时,信息产业发展迅猛,2001年,全区科技信息企业已达800多家。渝中区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区",巴渝文化历史悠久,山城、江城、不夜城等独具魅力的城市景观,与"巴渝十二景"等众多风景名胜,令人流连。
渝中区人力资源丰富,科技、文化、医疗、休闲娱乐及居住生活等配套设施完善,有20多所国家及市级科研机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万人,有高等院校2所,中等专业学校及各类中小学104所,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娱乐单位574家,医疗卫生机构168个,卫生技术人员8000 余人。政府大力支持发展商贸、金融、高新技术信息、都市旅游及中介、咨询服务等产业,符合条件的企业除享受国家、重庆市产业扶持政策外,还可享受渝中区相关扶持政策;渝中区政府不断致力于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城市面貌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日臻完善。今日的渝中半岛正着力打造都市发达经济圈内核,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着重要的"窗口"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