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调差计算公式实例
在实际建筑工程中,材料价差调整是确保工程成本准确性的关键步骤。常见的调整方法包括按实调整法、综合系数调差法、按实与综合系数相结合的方法以及价格指数调整法。
按实调整法,也称为抽样调整法,是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材料采购价格,结合材料定额预算价格和定额含量进行价差调整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某种材料单价价差=该种材料实际价格(或加权平均价格)-定额中的该种材料价格。工程材料的实际价格可以通过参考当地造价管理部门定期发布的材料信息价格,或者建设单位指定或施工单位采购并得到建设单位认可的实际价格来确定。
加权平均价格的计算公式为:某种材料加权平均价=∑Xi×Ji÷∑Xi(i=1到n),其中Xi表示材料从不同渠道采购的数量,Ji表示材料从不同渠道采购的价格。
按实调整法的优点在于补差准确、计算合理,能够反映实际情况。然而,由于建筑工程材料品种多样、采购渠道广泛、规格齐全、数量庞大,若全部采用抽量调整,则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操作复杂。
综合系数调差法则直接采用当地工程造价管理部门测算的综合调差系数来调整工程材料价差。计算公式为:某种材料调差系数=∑×K1(各种材料价差)K2。其中,K1表示各种材料费用占工程材料的比重,K2表示各类工程材料占直接费的比重。单位工程材料价差调整金额=综合价差系数×预算定额直接费。
综合系数调差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快速易行。然而,这种方法过于依赖造价管理部门对综合系数的测量工作,可能因项目选取的代表性不足、材料品种价格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短期价格波动的影响而导致工程造价计算出现误差。
结合按实调整与综合系数的方法,统计数据显示,在材料费中,三材(主要材料)的价值占68%左右,而地方材料和其他材料仅占32%。因此,对分布面广的三材或主材进行全面抽量调整,对其他材料用辅材系数进行调整,可以有效克服上述两种方法的缺点,提高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减轻预算编制人员的工作负担。
价格指数调整法则按照当地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当期建筑材料价格或价差指数逐一调整工程材料价差。这种方法虽然属于抽量补差,计算量大且复杂,但能够确保工程材料价格的准确性。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