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府学宫遗址历史记载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2-01
北宋治平元年(1064),潭州知州吴仲复将庙学改建为州学,这一举措得到了王安石的赞许,他为此作诗《潭州新学》,标志着长沙府学的起源。自唐代以后,文庙与官学合并,形成了“左庙右学”的格局,民间普遍称学宫为文庙。宋朝时期,长沙州学多次扩建,其中绍定元年(1228)的一次规

北宋治平元年(1064),潭州知州吴仲复将庙学改建为州学,这一举措得到了王安石的赞许,他为此作诗《潭州新学》,标志着长沙府学的起源。自唐代以后,文庙与官学合并,形成了“左庙右学”的格局,民间普遍称学宫为文庙。宋朝时期,长沙州学多次扩建,其中绍定元年(1228)的一次规模最大,由知州曾孝序主持,大理学家真德秀撰写了记述,描绘了新学宫的壮丽景象。然而,宋末元军攻城,学宫遭受严重破坏。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平章阿里海牙在真德秀祠旧址上重建学宫,更名为天临路学,并刻有《天临路学先贤祠记》。直至光绪年间,陈运溶在明伦堂旁发现并拓印了此碑,使得这段历史得以流传。进入明代,长沙府学规模逐渐完善,明洪武年间,兵马指挥使邱广增建明伦堂,刘清知府则扩建庙宇斋舍。李东阳为尊经阁的建设留下了记述。嘉靖至万历年间,多位知府对学宫进行了修缮和扩建,包括棂星门、敬一亭等设施,大成殿等建筑得以修复,学宫连续200多年未间断。

天启三年(1623),谢宗泽知府主持大规模修缮,增设尊经堂、水池和文星阁,学宫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然而,明朝末期,张献忠攻陷长沙,学宫化为灰烬。清顺治年间,张宏猷知府修复了大殿和斋舍,重建崇圣祠等。从康熙到道光,湖南巡抚们多次对学宫进行扩建。然而,清代学宫也经历了两次荒废,分别在康熙年间和咸丰年间,遭受了战乱的摧残。同治五年(1866),最后一次大修由李瀚章巡抚主持,规模宏大,显示了学宫的恢宏气度。

进入民国后,长沙府学宫被省政府占用,何键主席在此举行过祭孔活动。不幸的是,1938年的大火将学宫彻底摧毁。从善化县志的记载中,我们可以一窥长沙府学宫昔日的辉煌,它曾拥有五进正殿,众多附属建筑,以及魁星楼的壮观景观。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41201/2/239966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