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与老师感情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2-01
幼儿教育是一种爱的事业,孩子们情感很脆弱、敏感,需要教师奉献出自己无私的爱,尤其是那些胆小无助,怯懦或丧失自信心的孩子,他们由于在不同环境中造成不同的心理,更需要教师的爱来滋润,也需要通过爱的教育激发他们爱别人的情感。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轻微的抚摸动作,都

幼儿教育是一种爱的事业,孩子们情感很脆弱、敏感,需要教师奉献出自己无私的爱,尤其是那些胆小无助,怯懦或丧失自信心的孩子,他们由于在不同环境中造成不同的心理,更需要教师的爱来滋润,也需要通过爱的教育激发他们爱别人的情感。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轻微的抚摸动作,都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美好的印象,因此,教师应将爱心化为实际行动,如:教师坚持每天抚摸每个孩子的头,坚持蹲下来和孩子说说话,做到把自己的爱平均分给班上的小朋友。如:给贫困孩子送温暖:给他送玩具、衣服,发动家长结对帮助他,像妈妈一样带他出去玩等。孩子感受到教师爱的同时也学会了爱。

一、教师用爱心来打开幼儿心灵的窗户

我在教学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当好一名幼儿教师,贵在心中有爱,要带着一颗爱心充满感情地去工作,因为“教育之不能没有爱”,孩子来到幼儿园,是他们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孩子出现了不适应,又哭又闹,我们教师就应用慈母般的爱心去关心她们、了解他们,用心听孩子的诉说,亲亲他们的脸蛋,摸摸他们的头。总之,一切表达爱的言行都会给幼儿以温暖,安全的感觉,使他们感到“老师像妈妈一样”在关心、爱护着他们。这样孩子会逐渐打开紧闭的窗户,主动接近老师。这样才能让教师很好的去了解学生的想法,才能更好的教育幼儿。

二、积极的教师情感对幼儿产生积极效应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积极情感也是各种各样的,老师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情感表达方式通常都采用眼神的交流、抚摸、点头、微笑等等。我们通过这个视觉窗口认识了世界、了解了事物,同时也与幼儿进行心灵的感应交流。积极的教师情感对幼儿有积极的效应

1.积极的教师情感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幼儿心理的可塑性极大,所以自信心也应该从小培养。作为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情感表达来帮助幼儿自信心的树立。

2.积极的教师情感有利于引导幼儿从小建立和睦的人际关系。老师对于那些不被同伴喜欢,难以融入集体些“伤脑筋”的幼儿,应采取多亲近,用慈祥的笑容、亲切的话语引导他们参与大家的活动,观察发现优点并夸大表扬,鼓励他们与同伴一起分享玩的快乐,这样孩子就会感到在集体中受到了重视而转变成为大家的好朋友。

3.积极的教师情感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幼儿园是传播知识的课堂,幼儿教师担负着启发儿童智力、传播知识的重任。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知识传播方面,幼师的积极情感表达方式,往往具有重要作用。

三、增强教师情感的途径

(1)、教师在生活中要热爱每一个幼儿。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不爱的教育,没有不需要爱的孩子。教师只有把爱心献给孩子,孩子才能积极接受教师的教育。实际上成绩不好的幼儿也有可爱之处,只有对幼儿付出真诚的师爱,才能剔除用单一以学习成绩的衡量方式去看待幼儿,才能消除对一些调皮捣蛋的幼儿的偏见,这样才容易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个幼儿产生自尊感。我们要真正地关心、爱护每一个幼儿,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把爱的情感惯穿于教育活动的始终,多些鼓励、多些关心,用亲切的态度、甜甜的微笑与孩子进行交流,藏起教师的尊严,以自身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孩子的心灵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爱的震撼,并主动地尝试去爱别人。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教育。

(2)、要把每个幼儿视为朋友、亲人。要以诚相待,以情相待,以友相待,为他们多想,替他们办实事,让每个幼儿产生亲情感。

(3)、要把感情投入教学中,服务于教学内容。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教学思想和语言的表达,更为重要的是影响着幼儿的感知,思维,想象,记忆等认识活动以及学习动机、态度、兴趣等。因而教师力求做到以情感人,以情促学。最大限度地发挥感情在教学中的作用,让每个幼儿产生重视感。

(4)、在师幼沟通方面倾注情感。陶行知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能及年轻的心灵。”在起主导作用的师幼情感关系的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认识幼儿,了解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幼儿,只有这样才能对幼儿产生真正的爱。才能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护幼儿,让每个幼儿产生接纳感。由此,在师幼之间建立积极的相互信任的关系,方可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四、增强教师情感性,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我国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认为:“教育者的情感和爱就像池塘里的水,没有水不能成为池塘,而没有感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教师通过情感投入而形成的对幼儿之爱才是教育的真谛,爱不能停留在语言与形式上,真正的爱是让幼儿内心感受到被需要、被接纳,这种爱源于教师的心灵深处

人们对“健康”认识的日益全面,教师在关注幼儿生理健康的同时,逐步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提高其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只重视智力开发而忽视社会性的教育,势必导致幼儿缺乏同情心,情感淡漠,社会适应能力偏弱而达不到生理与心理相统一的健康发展的目标。为此,幼儿教师主动接近,热情对待每个幼儿,多与他们进行思想,情感和行为上的沟通,关心他们的成长,在日常的交往中表现出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以赢得他们的亲近,信任和爱戴,显得十分必要。陶行知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里深处。”这就要求教师要用情感教育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去。良好的情感不仅有助于幼儿积极的人格、个性品质的形成,还有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并为其良好的社会交往提供动力基础。幼儿良好的情感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需要成人特别是教师有意识、精心培养与指导的,因此,情感教育在幼儿情感发展中非常重要。 

  因此,由于幼儿的模仿能力比较强,幼儿教师要注重自己的“榜样”作用,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提高素质,学会及时地调控自己的情感,为幼儿创设尊重、积极、愉快、和谐的环境,使他们在爱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41201/2/219775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