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战略的领导战略实施的特点
这是因为战略目标和战略方针本身就带有阶段性,这反映在战略实施上必然呈现出时间上的阶段性。也就是说,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的实现只能是分阶段逐步进行。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的,都不可能指望在—个早上就能实现战略目标。战略实施的这种特点,要求实施者在战略实施过程中,既要看到最终目标,又要关注近期目标,并把两者科学地统一起来。特别要防止超阶段的战略指导。
与战略实施时间上的阶段性密切相联的是它的连续性。也就是说,战略实施不仅在时间上呈现出阶段性,而且还呈现出内在的连续性。在整个战略实施的各个阶段之间存在者前后相继的内在联系。战略实施过程,是其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这是战略实施的重要特点之一。战略实施的这种特点,要求领导者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各个实施阶段的衔接和统一,不能只顾上阶段目标,而影响下阶段以及其他阶段目标的实现,而应该在实现上阶段目标的过程中.积极为下阶段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这既是领导者指导战略实施的一项原则。 战略实施是各种战略要永、包括政治要素、经济要素、科技要素、教育要素,以及人力要素、物力要素、财力要素、时间要素、信息要素、环境要素等,在空间上的分配、重组、展开、运动过程。其中任一要素的发展变化,以及各要素的分配方式、比例、组合结构等的变化,都直接影响整个战略实施的进程。这反映了战略实施在空间上具有协调性和同步性的特点。战略实施的这种特点,决定了领导者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善于运筹各种战略要素,使整个战略实施过程成为一个要素得当、结构合理、功能优化的功态系统。这样才能“少投入,多产出”,减少系统内耗,以最佳的方式和途径实现领导战略目标。3、战略实施目标的统一性与战略实施途径的多样性 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其实施目标不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具有统一性。这是战略实施的内在特点和要求。如果领导者在主观指导上忽视了这种统一性,则会造成整个实施系统的紊乱,出现巨大的内耗,不利于战略目标的实现。战略实施的这种将点.要领导者在实施过程中,要密切注视各方面、各阶段的实施进展情况,一旦发现目标冲突或整个实施进展的不平衡,要及时调整,以保证战略实施目标的动态统一性。
战略实施目标的统一性,并不意味着战略实施途径的单一性。相反,在坚持战略实施目标统一性的前提下,还必须坚持战略实施途径的多样性。因为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途径。这是战略实施的又一重要特点。并且,坚持战略实施途径的多样性,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完全必要的。战略实施的这一特点,要求处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上的战略指导者,不仅在总体上坚持战略实施目标的统一性,更要坚持战略实施途径的多样性。
第一步的展开,应是形成战略规划。战略规划应把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必须具备的主要条件进一步作量化的规定,并考虑这些条件之间的整合平衡。规划还应依据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确定若干重大的项目和措施,并明确规定其进行的步骤和条件。这样,就既可使战略落到实处,又可对战略的可行性作出进一步的论证。
研制战略规划,是—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因此必须集思广益,并要有组织地进行。战略规划职员是由组织的领导者担负的,但在现代社会.最高领导者常常组建起一个专门的规划工作班子,帮助自己完成战略规划的职能。富有成效的规划工作班子都是由各有关专业的专家和备有关方面的代表组成的,这样可以防止规划失之偏颇。但要注意,战略规划的研究工作必须在领导者的领导和组织下进行。离开了领导者的领导与参与,战略规划制定工作便有失去其实际意义的可能。
从战略规划制定的次序来说,必须先母系统后子系统。就是说,战略规划的制定必须从母系统开始,然后向子系统层层展开。在制定子系统战略规划的时候必须强调的是,于系统的战略规划不得与母系统的战略规划相悖。它必须以有利于母系统战略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同时又应适当地考虑子系统的利益和需要,并从上述两点出发.充分发挥其所辖地区、部门、单位在母系统战略中的作用。
战略规划还需细化为具体计划。规划是长期的,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因而只能是轮廓的、粗线条的计划是短期的,条件较为确定,因而内容也可以较为具体。总之,战略是规划、计划的灵魂,而规划、计划则是战略的具体化。正确的工作程序应该是战略规划和计划。 一项战略确定下来之后,就应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要敢于并要善于排除各种干扰,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这是因为,所谓战略的实现,就是达到了原定的战略目标,如果没能达到既定的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那就意味着战略的失败。因此,领导者在组织实施战略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住已经确定的战略目标,并以此来统一大家的思想和行动,使全体人员的行动都紧紧围绕战略目标这个轴心来进行。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战略的实现。当然,在把握住总的战略目标的前提下,领导者还需灵活地选择和采用恰当的途径和手段,即是说,要把战略上的坚定性与战术上的机动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战略目标具有相对稳定性。一个经常频繁地更换战略目标的组织是一定没有希望的。但是,当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需要对原定战略目标进行修正或更改的时候,又必须及时果断地修正或更改。战略目标的更改标志着原有战略的改变。在新的战略确定下来之后,领导者又必须坚定地把握住战略的总方向,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 在战略实施过程中,领导者还应特别关照那些影响全局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局部。为了保证全局的健康发展.必须注意加强薄弱环节,及时打通“瓶颈”。
任何全局在发展中总是不平衡的。那些处于关键部位的薄弱环节,往往就是影响全局发展的主要因素。补齐最弱的环节,是提高整体功能的有效措施,是推动全局发展的有效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讲,加强了薄弱环节,既等于加强了全局。
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常常会迟到某种障碍,其中有些严重的障碍甚至会成为阻碍全局发展的“瓶须”。在有些时候,“油颈”部位往往就是战略发展的突破口,及时打通“瓶颈”常常是推进战略实施的关键。所以,领导者在组织实施战略的时候,要善于发现并及时打通“瓶颈”,以推动战略实施的顺利进行。 这是在战略指导、检查和监督基础上,当发现既定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对策,在实施中暴露出了某些问题,或当战略环境发生局部性或全局性变化的情况下,领导者对既定领导战略所进行的调整性工作。它既包括战略目标的调整、战略重点的调控,战略步骤的调整,也包括战略对策的调整。由于既定领导战略不可能尽善尽美,以及战略环境的复杂多变,致使战略调整工作几乎是难以避免的。对此,战略领导者应该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警觉,以免一旦既定战略有误或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时,使战略实施系统失控,给革命和建设事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