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自卑心理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性格上的一种缺陷,一旦形成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总觉得这也不如别人,那也不如别人,而导致心理上产生胆怯、忧伤、失望的心理障碍。
当一个人的自尊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不能恰如其分地展现自己的特长,此时最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尤其是尚未成熟地中学生时期。当中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后,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能力得不到重视时就会开始自闭,原本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事情,你们也总会认为“我做不到”而放弃争取。
一般引起中学生的自卑心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外貌和体形。如五官不够端正,过瘦、过胖、口吃等缺陷造成的;比如,因为班中有位中学因身材不好而引起其他同学的嘲笑,就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并且认为同学们看不起他,使他认为自己的言谈举止及人际交往能力均不如别人。
2.社会环境。如出身贫寒,经济条件差,学历低等。
3.生活经历。如情场失意,当众出丑、被人嘲弄等。
中学生的自卑心理常具有敏感性和掩饰性,你们总是从别人的言谈举止中寻找与自己有利的评价;因为总是担心被别人知道自己的缺陷,常常刻意的掩饰或否认,从侧面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
拥有自卑心理的中学生,常具有以下几种心理缺陷:对一切事情过于敏感,因而很容易遭受挫折;没有自我形象,常把自己封闭起来,以掩饰自己的弱点;没有正确的竞争意识;一心倾向于超越现实的幻想世界里,缺乏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有严重的孤独感。
如今,中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方面由于处于中学生时期过分渴望与人交往;另一方面则并不乐观,经研究发现,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状况却使人担忧。1997年在对500名中学生调查中发现,其中73.3%的学生有交往困惑或障碍,其中有57.4%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有心理障碍,由此而导致之后进入大学或走向社会后的人际交往与自卑心理二者间的因果关系中发现,自卑心理与人际关系和谐存在着重大的关系,即自卑心理越严重的人其人际关系和谐程度越低。
可见,人际交往的问题在中学生中具有普遍的影响力。造成中学生人际交往的这种不乐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个体自身的一些心理因素是主要原因,其中羞怯、恐惧、自卑、嫉妒心理等都是引致中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障碍。而自产自销的自卑心理是较为突出的一个影响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