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财务人员,建设怎样的制造工厂指标体系
建设制造业工厂指标体系旨在管控成本和效率,这需要多个量化指标来实现。本文将重点介绍工厂指标管控体系的建立及其注意事项。
工厂指标体系涉及多方面内容,需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而言,工厂指标共性涵盖投入产出与存货等关键领域。以下将重点阐述各指标的理解与应用。
a. 产值
任何生产工厂的最终目标是输出产品。如何量化和监控产出量成为核心问题。对于产品一致或相似的场合,数量管控即可;对于差异较大的产品,则需通过金额来衡量。产值指的是当期生产的产品销售所得收入。
产值计算方式多样,权威的工业总产值公式包括当期产品产值、对外加工费收入以及自制半成品、在制品的期末与期初差异。制造业工厂产值计算相对简单,即产值单价乘以产出数量。总装车间产值计算为产成品产量乘以单位售价,部件车间产值则为半成品产量乘以内部转移单价。内部转移单价需参考外购同类型半成品单价或外部厂商毛利率设定,而部件车间产出半成品的产值单价则作为总装车间领用材料的单价。部分公司采用不全面的产值口径,仅以材料成本计算,导致产值比率异常。
b. 损耗
生产过程中,物料消耗是不可避免的。物料损耗增加成本,尤其是成本占比较高的产品,有效控制损耗即控制了成本与产值毛利。物料损耗主要指超出物料清单的消耗。
损耗计算方法各异,通常仅涉及工单超领与生产报废物料的计算。广义的损耗涵盖更多方面,包括工单超领、生产报废、返工返修、替代升本、盘点亏损、编码转换价差等。损耗指标包括总损耗率、工单超领率、生产报废率及材料利用率等。各种损耗率是损耗成本与车间产值的比例。
c. 人效
生产过程中,人工成本也至关重要。人工工时的增加直接增加产品成本。管控人工,重点在于提升人工效率,即在最小投入下获得最大产出。
人效指标包括UPPH(人均小时产出)、人均产值与劳动生产率。UPPH为工作量除以投入时间与投入人力的比值,人均产值为总产值除以总人数,VPPH(人均小时产值)为总产值除以投入时间与投入人力的比值,劳动生产率为标准总工时与实际总投入工时的比值。
d. 稼动与能耗
设备使用与能耗对产品成本和产值毛利影响显著,通过管理设备使用成本与效率,能够有效控制成本与毛利。
设备能耗指标主要针对单台产品的单位能源费用,而设备效率指标则包括OEE(综合设备效率),即时间开动率、性能开动率与合格品率的乘积,甚至更详细的TEEP(完全有效生产效率)。
e. 质量
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库存与销售。管控质量,确保每道工序均达到要求,是有效控制风险的关键。
产品质量指标主要为一次下线合格率FTT,即每道工序合格率的乘积。对于委外工序,需加强委外质量控制,及时进行质量索赔。
f. 完工
生产过程中的工单完工是衡量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管控工单完工,能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工单完工指标包括当天作业完成率与当天作业变动率,前者为当天上线作业完成数量与当期上线作业总数的比值,后者为当天变动数量与当天锁定数量的比值。
g. 呆滞与周转
生产未售出的产品形成库存,长期库存占用资金,呆滞库存则造成资产损失。管控库存,及时处理呆滞与加速周转,是管理策略的核心。
库存管理指标包括库存准确率、期末库存达成率、存货呆滞率与存货周转率等。库存准确率涉及差异金额占库存金额的比例,期末库存达成率是实际期末库存与目标期末库存的比率,存货呆滞率则根据原材料、半成品与产成品分别计算,为每类呆滞金额占该类存货金额的比例,而存货周转率则是根据每种消耗金额与平均余额计算。
管控存货,需提高库存准确率,尤其是委外库存的管控。需关注期末每类物料的期末余额,寻找并处理问题,同时分析存货各分类的呆滞与周转情况,推动计划、物控与车间等改善。
h. 毛利
管理产值毛利,即直接管理产品毛利情况,是获取利润的关键。
毛利计算公式为产值收入减去完工成本,其中完工成本包括本期投入的原材料、人工成本与制造费用,自制半成品、在制品等期末与期初净变动值。材料成本仅限于原材料,不包含半成品与成品。自制半成品的净变动需关注约当完工率与工序产能瓶颈等。
管控产值毛利,需关注产值达成、物料损耗、人工效率、设备稼动与能耗、存货周转等,同时关注料工费及半成品净变动值占产值收入的比例,进行敏感性分析。
总结,工厂指标体系涉及多方面,主要聚焦于投入产出与存货等关键领域。本文提供的指标管控体系为个人观点,旨在提供参考,求同存异。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