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生产管理
一、定置管理
1. 工件应按区域和类别合理放置,并有效利用工位器具。
2. 及时进行物料流转,勤于检查和转序,保持工作现场整洁,确保产品外观完好。
3. 确保工序小票、传递记录与工件数量一致,手续完整。
4. 加强不合格品管理,确保有记录、标识清晰,并及时处理。
5. 安全通道内不得摆放任何物品,不得阻碍通行。
6. 消防器材应定点摆放,不得随意挪作他用,并保持清洁卫生,周围不得有障碍物。
二、工艺管理
1. 严格遵守工艺规程,确保生产质量。
2. 对新工人和工种变动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3. 严格按标准、工艺、图纸生产,确保工艺参数和技术要求得到遵守。
4. 对原材料、半成品等进行自检,符合标准后方可投产。
5. 修改或变更标准、图纸、工艺配方时,需提出申请并经审批后方可实施。
6. 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新材料应用需经试验、鉴定、审批后方可用于生产。
7. 新制作的工装应进行检查和试验,确保无异常且首件产品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
8. 在用工装应保持完好,并建立库存工装台账。
9. 合理使用设备、量具、工位器具,保持精度和良好的技术状态。
三、质量管理
1. 严格执行《程序文件》中关于“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责”的规定。
2. 严格控制关键过程,确保质量稳定。
3. 认真执行“三检”制度,确保产品质量和责任追究。
4. 车间应对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确保不合格材料和半成品不投产、不转序。
5. 严格划分“三品”(合格品、返修品、废品)隔离区,确保标识清晰、数量准确、处理及时。
四、设备管理
1. 指定专人管理车间设备,严格执行设备管理制度。
2. 坚持日清扫、周维护、月保养,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3. 设备台账、交接班记录、运转记录应齐全、完整、准确。
4. 实行重点设备凭证上岗操作,确保证机相符。
5. 严格设备事故报告制度,及时上报事故。
五、工具管理
1. 各种工具量具刃具应按规定使用,严禁违章使用或挪作他用。
2. 精密、贵重工具、量具应严格按规定保管和使用。
3. 严禁磕、碰、划伤、锈蚀、受压变形。
4. 车间不得使用不合格的或已损坏的工具、量具、刃具。
六、计量管理
1. 使用人员应确保计量完好、准确、清洁并及时送检。
2. 量具必须保持完好无损,零件、附件无丢失。
3. 严禁使用过期或不合格量具,确保正确使用、轻拿轻放、严禁碰撞。
4. 所有在用计量器具必须按合格证书填写的有效期或质量部检测中心的通知自觉及时送检。
七、文明生产
1. 车间清洁整齐,图表美观大方,设计合理,填写及时,准确清晰。
2. 准确填写交接班记录,交接内容包括设备、工装、工具、卫生、安全等。
3. 保持室内外清洁,禁止堆放垃圾。
4. 生产区域严禁吸烟、乱扔烟头。
5. 车间地面不得有积水、积油。
6. 车间内管路线路设置合理、安装整齐、严禁跑冒滴漏。
7. 车间内管沟、盖板完整无缺,沟内无杂物,及时清理,严禁堵塞。
8. 车间内工位器具、设备附件、更衣柜、工作台、工具箱、产品架各种搬运小车等均应指定摆放,做到清洁有序。
9. 车间合理照明,严禁长明灯,长流水。
10. 坚持现场管理文明生产、文明运转、文明操作,根治磕碰、划伤、锈蚀等现象。
八、安全生产
1. 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
2. 开展安全活动,定期整改、清除隐患。
3. 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认真执行安全生产。
4. 特殊工种作业应持特殊作业操作证上岗。
5. 学徒工、实习生及其他学员上岗操作应有师傅带领指导,不得独立操作。
6. 交接班记录,班后认真检查,清理现场,关好门窗,对重要材料要严加管理以免丢失。
7. 非本工种人员或非本机人员不准操作设备。
8. 重点设备,要专人管理,卫生清洁、严禁损坏。
9. 消防器材要确保灵敏可靠,定期检查更换(器材、药品),有效期限标志明显。
10. 加强事故管理,坚持对重大未遂事故不放过,及时处理报告,记录准确,上报及时。
九、能源管理
1. 积极履行节能职责,认真考核。
2. 开展能源消耗统计核算工作。
3. 认真执行公司下达的能源消耗定额。
4. 随时检查耗能设备运行情况,杜绝跑、冒、滴、漏,严格控制设备预热时间,杜绝空车运行。
5. 未经允许不得私接耗能设备、设施、器具。
十、车间管理
1. 车间可据公司制度,具体制定管理细则,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2. 车间做到奖罚分明,帐目齐全,分配公开、公正。
3. 严格现场管理,确保生产任务、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劳动纪律、思想工作过硬。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