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策略:供应商的分类管理
供应商分类管理是采购策略的关键部分,它根据采购物品的金额、采购商品的重要性及供应商对采购方的重视程度和信赖度,将供应商分为不同类别。这样做能更好地针对不同供应商实施管理策略,合理分配采购精力,提高管理效率。
一种常用方法是ABC分类法,它将采购物资分为三类:重点物资、重要物资、瓶颈物资和一般物资。重点物资是企业战略物品或需集中采购的,应投入较大精力管理。重要物资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较大,需适当管理。瓶颈物资则影响较小,投入较少精力即可。一般物资价格不高,供应市场易获得。
另一个方法是按物资重要程度和供应市场复杂度分类,分为战略物资、重要物资、瓶颈物资和一般物资。战略物资对企业生产有重大影响,需重点管理。重要物资对企业生产较为重要,但市场供应充足,选择余地大。瓶颈物资需求量不大,质量影响较大,企业无太多讨价还价余地。一般物资价格不高,供应市场也易获得。
二元分类法将供应商分为产品型供应商和服务型供应商,分别在产品设计、价格、质量、售后服务、交货及信息沟通上具有优势,管理成本较低。
按照合作关系的深浅,供应商可分为短期目标型、长期目标型、渗透型、联盟型和纵向集成型。短期目标型关系简单,长期目标型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渗透型关系深入,联盟型在供应链上管理成员,纵向集成型将供应链成员整合成一个实体。
模块法依据供应商与采购方的相互重要性程度,将供应商分为商业型、重点商业型、优先型和伙伴型供应商。重点商业型供应商采购业务对采购方重要,对供应商同样重要。商业型供应商双方都可方便更换。伙伴型供应商双方认为采购业务极为重要,供应商有较强研发能力。优先型供应商采购业务对采购方重要,但对供应商影响不大。
供应商关系谱将供应商分为不可接受的供应商、可接受的潜在供应商和已配套的供应商,分为五个层次,从触手可及关系、一定市场把握、相互联系、共担风险到伙伴供应商关系,每个层次要求的管理程度不同。
供应商分类方法多种多样,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类方法进行供应商管理,以实现针对性策略,提高管理效率和双方绩效。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