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尔石板的演变历程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1-29
首先"释读"一下石板两面的画面,"释读"的可能就再一次表明它超越了史前艺术。这些浮雕的意义清楚明确,因为它不仅使用了象形文字,而且还大量使用了能传达准确信息的视觉符号,最重要的是构图的秩序、合理。图53中,纳米尔揪住了一个跪倒敌人的头发,即将用权杖杀死他;另外两

首先"释读"一下石板两面的画面,"释读"的可能就再一次表明它超越了史前艺术。这些浮雕的意义清楚明确,因为它不仅使用了象形文字,而且还大量使用了能传达准确信息的视觉符号,最重要的是构图的秩序、合理。图53中,纳米尔揪住了一个跪倒敌人的头发,即将用权杖杀死他;另外两个败北的敌人被放到底部的框中(左边一人身旁的小长方形代表设防的城市或城堡)。国王面前的右上角是一幅复杂的文字画,站在纸草束上的隼牵着绳子的一端,绳子的另一端系在一个人头上,而人头和纸草是从同一块土地上"长"出来的。这种混合形象实际是从象征意义上重复了画中的场景,头和纸草代表下埃及,得胜的隼是上埃及的神祇荷鲁斯。这种暗示很明显:荷鲁斯和纳米尔是对等的;神战胜了凡人。因此纳米尔的动作不代表真正的战斗,敌人一开始就是无能为力的,斩杀只是仪式而非实际的搏斗,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纳米尔脱掉了鞋(拿在他身后宫廷大臣的右手上),这表明他正站在圣地上。

在石板的另一面(图54),纳米尔也是赤足出现的,拿鞋侍从跟随其后。纳米尔走在庄严的先导旗队后面,查阅着被斩首的囚犯尸体(显然是由于埃及的影响,《旧约》里也出现了同样的情节,主命令摩西脱去鞋子到燃烧的丛林中去见他)。石板底部的框内是象征性地再现胜利,强壮的公牛是法老的化身,它践踏敌人并摧毁城堡。(石板上的两个纳米尔形象中都有一条牛尾从腰间垂下,在以后的3000年里,牛尾一直是法老礼服的一部分。)只有中间部分不曾表达清楚的意思,两只长颈野兽以及驽手都无任何可辨认的标志,也许它们是从更早的石板中照搬来的,仅仅起装饰作用。然而,这在埃及艺术中却没再出现过。

风格和时期风格 如此细致地研究这些浮雕,是因为只有抓住其内容才能了解它们形式上的特征,即它们的"风格"。在此之前,我们一直避免使用这个词,但现在要想继续深入就必须对其进行简单的说明"风格"源出stilus,是古罗马人的书写工具,原指不同的写作方式--包括字体和用词。不过现在,风格用得很宽泛,指任何人类活动中不同的行事方法。大多数情况下它是个褒义词:"具有风格"即有特色,与众不同。但这其中还隐含着另外的意义,即当说某物"没有风格"时,实际上是说它既无法分辨,又不能分辨。换句话说,就是不知该如何给它归类,找不到它的适当位置,因为它似乎同时与许多事物相关联。我们认为"具有风格"的事物一定不是变化无常的,它必定会有内部的联结与和谐,必定会有整体感。这就是我们所赞赏的具有风格的事物的特征,因为即使不知道其中包含的是哪一种风格,它都令人印象至深。

在视觉艺术中,风格意味着艺术品形式的选择和拼接的特有方式。对艺术史学家而言,风格研究极其重要。通过仔细分析和比较,他们不仅能确认艺术品是何时、何地(乃至何人)制作的,而且还能理解由作品风格所体现的创作意图,这种意图来自于艺术家的个性和他的生活背景。当涉及诸如埃及艺术和希腊艺术这样相互区别的艺术特征时,我们使用"时期风格"这个词。在大跨度的时期风格中,又可以区分出不同阶段的风格,比如古王国阶段。在适当地区,又能从时期风格中区分出民族风格与地方风格,这样一直细分下去,直至找出不同艺术家的个人风格,甚至还需要进一步划分某一艺术家不同发展阶段的风格。细分的程度取决于划分对象内部特征的一致程度和连续程度。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41129/2/173946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