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步骤、染料的种类和染色结果,并分析哪一步为关键步骤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1-29
一、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复染法,涉及至少两种染料。它利用结晶紫、碘液和番红等染料对细菌细胞壁进行着色,从而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二、革兰氏染色法的主要步骤及其关键点:1. 制片:从菌种培养物中取出样本,进行涂片、干燥和固定。应使用活跃生长期的幼培养物进行染

一、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复染法,涉及至少两种染料。它利用结晶紫、碘液和番红等染料对细菌细胞壁进行着色,从而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

二、革兰氏染色法的主要步骤及其关键点:

1. 制片:从菌种培养物中取出样本,进行涂片、干燥和固定。应使用活跃生长期的幼培养物进行染色,确保涂片均匀且不过厚,避免脱色不彻底导致假阳性结果。固定时温度不宜过高,以玻片不烫手为宜。

2. 初染:向制片中滴加结晶紫染料,染色1-2分钟,随后水洗去除多余染料。

3. 媒染:用碘液冲洗去残余染料,然后用碘液覆盖约1分钟,再次水洗。

4. 脱色:用滤纸吸去玻片上的水分,倾斜玻片,用95%乙醇进行脱色,直到乙醇不再呈现紫色时立即停止,并水洗。乙醇脱色是操作的关键步骤,脱色不足会导致阴性菌被误染为阳性菌,过度脱色则会导致阳性菌误染为阴性菌。通常脱色时间为20-30秒。

5. 复染:使用番红液复染约2分钟,随后水洗。

6. 镜检:制片干燥后,使用油镜观察。染成蓝紫色的菌体是革兰氏阳性菌,而染成红色的菌体是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是结晶紫与碘形成不溶于水的复合物,并沉积在细菌细胞壁中。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且致密,不易被脱色剂渗透,因此保持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含有较多的类脂,脱色剂会使外膜溶解,导致紫色复合物溶出,因此复染时呈现红色。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41129/2/171457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