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读幼儿园之前起码要满足哪些条件
很多家长都望子成龙,认为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于是,家长们将不满三岁的孩子们推向五花八门的亲子班或幼儿园,就希望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然而却往往事与愿违,孩子们在早教班不但学不到什么东西,还会经常哭闹着找爸爸妈妈,我们的用心良苦变成了孩子的负担和痛苦。
归根结底,最主要的原因是孩子们的年龄过小,心智和自理能力都还没发育成熟。
心理学家兰姆对3000名幼儿进行研究调查,发现入园9个月,儿童体内的应激激素是未入园孩子的两倍。足以佐证孩子年龄越小,入园的压力就越大。
那么,孩子几岁上幼儿园合适呢?
在有固定监护人的情况下,孩子在3岁半以上送去幼儿园是更为适合的。
因为孩子在3岁前还处在亲子依恋阶段,而且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可能会出现第一个小“叛逆期”,如果强行违拗孩子的发展规律,可能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疏离。因此,孩子在3岁前还应该以家庭教育为主,再好的幼儿园都不如父母的陪伴。
不过,衡量孩子能否入园的最主要的条件不光是年龄,而是孩子能否适应幼儿园。
孩子入园起码要满足这样4个条件:
一、拥有社交能力
孩子进入幼儿园后最大的改变是需要和其他小朋友、和老师有了社交活动,比如学习、做小游戏、吃饭等。孩子的社交能力可以让他迅速融入集体中,不会产生孤独、惶恐的心理感受。而且,拥有社交能力的孩子会更早的懂得集体主义,也会更尊重别人,更有倾听他人意见的意识。
二、具备适应能力
心理学家格赛尔有项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他发现即使是一对身体素质相近的孪生兄弟,第46周开始训练的哥哥爬梯速度低于第52周才开始训练的弟弟。对此,格赛尔的分析是:46周开始练习爬梯,为时尚早,所以训练只取得一般的效果。
52周开始爬梯,时间恰当,孩子做好了成熟的准备,所以效果事半功倍。
因此,做好对环境的充分准备是事半功倍的前提条件。刚进入幼儿园的宝宝可能对一切都觉得茫然和畏惧,身处这样的环境中时,如果孩子具有优秀的适应能力,那么他们可能会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氛围,找到自己适合的生活学习方式。
三、有基本的自理能力
教育学家卢梭说:“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试想,如果孩子连自己吃饭、上厕所、穿衣服的自理能力都不具备,遑论能够学习到什么知识呢?孩子也容易产生挫败感,时间久了会对集体生活产生抗拒。
因此,如果一定要将孩子送进幼儿园,那就要保证他有独立的进餐、如厕等基础的生活能力。而且孩子的模仿能力强,如果在这段时期受到合适的引导,孩子的自理能力将有质的飞跃。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长除了手把手教,也要学会利用绘本这种教育工具。
四、有一定的表达能力
不像在家里只有一个宝宝,幼儿园里,一位老师往往要同时带5-20个孩子,往往不会特别顾及到其中的某一位孩子。如果孩子的表达能力不强,可能会让老师无意中忽略他们的诉求,长此以往会导致孩子孤僻、不善表达,进入恶性循环。
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家长要提前教会孩子如何表达,怎么与老师和小朋友沟通。在家里做一些情景演练,让孩子适应。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