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教师作为课程领导者"的理念,试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论述题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1-29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在主观上重视教学结果,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将和学生一道打破单向交流的错误,经常走下讲台、走出教室,利用学生生活中的音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在主观上重视教学结果,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

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将和学生一道打破单向交流的错误,经常走下讲台、走出教室,利用学生生活中的音乐教学资源,与学生共同讨论、感受和体验。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能够及时交流、保持畅通,从而构建起平等和谐、互动共生、探究创新的新型师生关系,因此教师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

2、教师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音乐教师首先应该做一个积极、善意的旁观者,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总站在他的身边,或轻轻点拨让学生茅塞顿开,或真诚鼓励是学生充满自信。

作为促进者,其角色有几个特点:一是积极的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的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3、教师还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比如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或许音乐课程不是那么受到重视,被很多中小学所忽视,从而在音乐课堂上就反应出了一个什么情况呢?那就是教师只顾着讲自己的课程内容,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就在下面玩自己的,并没有认真的听老师讲课的内容。

再或者好点的情况就是音乐课的课堂内容非常单一,就是教授学生学首歌之类的,这样的音乐教学会让学生学到些什么呢,显然是很有限的。然而,这就需要我们的音乐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要学会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爱好。

首先提高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才会更好的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音乐是艺术的代名词,音乐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因此,对音乐教师的技能就提到了一定高度,拥有“说、唱、弹、演”的课堂驾驭者。

一节课,像在欣赏一件艺术品那样令人心旷神怡,像观赏一幅名画,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像欣赏一首名曲,余音在耳,袅袅不绝;像品味龙井茶,回味无穷……

扩展资料:

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是孰为主体孰为客体的关系。

对此,大致有三种观点。

第一,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这种观点是说,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在绝对的支配地位,学生处在绝对的受支配地位。这种观点是“教师中心论”。

第二,学生为主体,教师完全受制于学生的要求。这种观点是说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在绝对的被支配的位置。这种观点是“学生中心论”。

第三,教师与学生互为主客体。

教育活动中,教师作为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承担起了一定的教育任务,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教育资源,对学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教师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毋庸置疑的。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虽然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客体,但是学生作为有一定认知与实践能力的人,也是作为主体在活动着。针对教师作为主体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学生也在这种活动中主动地认识着、实践着。学生也把教师及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运用的一切教育资源作为认识与实践的对象。

鉴于教师与学生互为主客体的关系,在现代教育思想中,人们一般认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着主体的作用。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41129/2/147730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