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1-29
维持课堂纪律的基本策略有维持学习兴趣、运用非言语线索、表扬学生、处理违纪行为等。(一)维持全班学生学习的兴趣。只要学生注意学习,把兴趣集中在学习上,他们就不会分心,不会发生其他的违纪活动。(二)非言语线索的运用。运用非言语线索,比如一个眼色或一个手势,既可

维持课堂纪律的基本策略有维持学习兴趣、运用非言语线索、表扬学生、处理违纪行为等。

(一)维持全班学生学习的兴趣。只要学生注意学习,把兴趣集中在学习上,他们就不会分心,不会发生其他的违纪活动。

(二)非言语线索的运用。运用非言语线索,比如一个眼色或一个手势,既可控制不当行为的产生,又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

(三)表扬正当行为。在课堂学习中,当某个学生出现不良行为迹象时,教师可以不加理会,而向他提出一个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这样,他就会感到教师在注意他,而当他回答正确时,又获得了成就感,正当行为受到强化,实际上也就抑制住了他的不正当行为。

(四)表扬其他学生。有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不当行为,一般地说,教师不必去理会他,可以采取赞扬其他学生的策略,选择他邻座的同学或他最要好同学的行为表现加以赞扬,这样做可使行为不当的学生受到暗示和控制。

(五)正确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一般来说,处理学生违纪行为应该以说服教育,促进学生自省为主。但在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可以视情节严重的程度,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恰当惩罚。

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课堂纪律的第一种类型是教师促成的纪律,即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刚入学的儿童往往需要较多的监督和指导,其课堂纪律主要是由教师制定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开始反对教师的过多限制,对教师促成的纪律的要求降低,教师促成的纪律始终是课堂纪律中的一种重要类型。

2、集体促成的纪律:课堂纪律的第二种类型是集体促成的纪律,即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从儿童入学开始,同辈人的集体在促进儿童社会化方面就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受同伴群体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开始以同辈群体的集体要求和价值判断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别人也都这么干”为理由而做某件事情。这是课堂纪律的第二种。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41129/2/143603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