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院北院之争什么意思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1-29
南院北院之争什么意思?如下:南衙北司之争,即唐后期,自肃宗至于昭宗年间,中央政府中的南衙与北司之间的对立与抗争。其中南衙指的是以宰相为中心的中央决策机构,北司指的是以枢密使、神策军护军中尉为核心的宦官集团。其中最激烈的斗争是顺宗时的“二王八司马事件”与文宗

南院北院之争什么意思?如下:

南衙北司之争,即唐后期,自肃宗至于昭宗年间,中央政府中的南衙与北司之间的对立与抗争。其中南衙指的是以宰相为中心的中央决策机构,北司指的是以枢密使、神策军护军中尉为核心的宦官集团。

其中最激烈的斗争是顺宗时的“二王八司马事件”与文宗时的“甘露之变”。两次均以宦官胜利告终,宦官势力进一步加强。唐末,节度使朱温(朱全忠)消灭宦官势力。南衙北司之争进一步削弱了中央集权。

拓展资料:

唐初,宦官集团受到特别的抑制,“内侍省不立三品官,以内侍为之长,阶第四,不任以事,惟门閤守御、廷内扫除、禀食而已。

到玄宗时期,宦官由于受到皇帝的宠信而拥有一定的实权,但这种实权非常不稳固,完全处于王权控制之下。如宠臣高力士。而安史之乱之后,由于皇帝对于武将的不信任,天生似乎缺乏危及皇权能力的宦官在军事、内政上受到的重视均不断提升。南衙北司之争由是展开。

宦官集团之所以崛起,另一个原因则在于缺乏与之对抗的力量。汉代外戚势力强大,专权的宦官始终受到外戚的制约,其影响力往往不能持续而限于一人,而且影响力本身也难以过分扩大。可是唐朝没有这样势力强大的外戚。

同时,南衙由于内部的斗争,不能充分发挥制约宦官集团的作用。唐朝的执政集团,在武后之前一直是继承自宇文泰的关陇集团,而武后出于统治需要,提高科举制地位。

出自科举的新一派人士进入中央决策机构,并掌握实权,关陇集团由是被削弱,而新兴集团力量还不强大。于是南衙整体的实力始终不够强大。

宦官集团崛起的第三个原因则在于士大夫的态度。对于宦官集团的崛起,士大夫总体上采取一种接受以至于依附的态度,而不像前朝士大夫一样,剧烈抗议这种败坏礼法的状况。

正如赵翼的评论:“东汉士大夫以气节相尚,故各奋死与之拄;虽湛宗灭族,有不顾焉。至唐则仅有一刘对策。”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41129/2/136690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