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国家,州还是地区的经济,在中期或长期都有三种增长方式,分别是什么
一、无论是国家,州还是地区的经济,在中期或长期都有二种增长方式:
1、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依靠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率,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而实现的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核心。粗放型和集约型的增长的区分依据是从经营的角度划分的。如果从生产规模扩大的实现方式看,可以分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
2、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在生产要素质量、结构、使用效率和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实现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是以数量的增长速度为核心。
粗放型经济是与集约型经济相对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生产规模不变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机器设备、加大科技含量的方式来增加产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又称内涵型增长方式。在当代,提倡的是集约型经济。比如东北牧业的发展方向,就是发展集约化。
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意义: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维护中国经济安全、提高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经济安全在整个国家安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导致对原油
需求大幅增加,世界石油价格大幅攀升并持续保持高位,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也使中国经济面临不稳定的发展环境。由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经济总量的扩大,中国原材料和关键设备的进口明显增多,中国经济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的程度也在增大。面对不稳定的国际经济环境,要实现中国经济安全发展,就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经济发展对能源、原材料等的进口依赖。中国出口增幅迅速提升,贸易顺差呈扩大趋势,对拉动国内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容易造成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外贸增长方式,努力提高国际分工位置和产品附加值,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创造新的比较优势,才能不断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安全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表现在主要通过扩大投资规模、过多依靠各种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由此导致了效率不高、效益相对低下和环境压力明显加大,以及发展本身的不可持续性。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短缺且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发展中大国,现实的国情不允许人们继续走粗放增长的发展道路,否则能源、资源将加速枯竭,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经济健康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和切入点,是保障中国经济安全和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从生产要素配置、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等基础环节入手,加大治本的力度。
1、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科技进步可以改进产品、工程的设计,更新机器、设备,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使用;还能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效益,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
2、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