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为何严进宽出,不能严进严出
关于“中国大学为何严进宽出”,一句话总结:国情不同。下面来细细地分析:
先用K12(小学和中学)教育举例。总体来说,目前我们国家K12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非常完善了,总体教育水平其实并不比国外差。可能有人不同意我的观点,觉得国外的小学中学比较自由,让学生们发展各种兴趣,全面地成长,比我们国内应试教育只会培养书呆子要好。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忽略了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国外升学制度的独特性,导致国外学生必须要发展业余爱好,具体的就不赘述了,总之大家要明白,国外学生也真心挺苦的。
另一个问题就是国情。我国目前的教育经费几乎都来自国家统筹下拨,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经费渠道太窄(西方发达国家大部分教育经费来自赞助和社区),通俗讲就是钱少。如果完全采取国外K12教育的方式,教研、教学和教务的成本都会大幅提高,在目前的情况下,还不能进行资源匹配。
如果理解了以上对K12教育的分析,“大学为何严进宽出,不能严进严出”这件事也就能理解了,也是因为教育资源不匹配。如果中国大学采取严进严出,必将极大地加重大学各项教学管理的成本,在现有经费的条件下很难做到这一点。所以大家会发现,全世界大学能做到严进严出的,几乎都在发达国家。
君不见,耶鲁哈佛等名校都是几千人的学生规模,而我国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都是几万学生,但是耶鲁哈佛等名校一年的经费就是我国一所大学经费的几十倍。实在是人多钱少,确实很难做到严进严出。当然,我们也不能只拿国情当借口,不正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些不足。
总体上说,我国高等教育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确实有差距,与我们国家目前的国际地位有些不符。“严进严出”也确实是更好的高等教育质量的保证,所以我国高等教育还是要以此为目标迎头赶上。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更多个人成长方法,关注微信公众号【清晨翌百分】,成为更好的自己!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