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朝重臣裴度:裴度一生的故事
裴度从一开始就明白自己身上的重担究竟有多重。到文宗时期,自己真的已经老得不能动了。回想起自己的一生,他自己才发现竟然有这么多可供追忆的东西,但无奈随着年老的到来,他还真的什么都想不起来了,只是隐隐约约记得当年沙场的壮烈,自己每一步决策的艰难。这么想起来,自己最多的记忆,恐怕就是宪宗那朝了。此后虽然又历经三帝,但究竟此间后来又有什么事情,都已经一律想不起来了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自己本也出身官宦世家。他的祖父裴有邻,曾为濮州濮阳令。父裴溆,为河南府渑池丞。因此,裴度自小所受教育是很好的,当然家里也一心想要裴度能够继承家统,将来能够出仕入官。贞元五年,裴度进士及第,登宏辞科,补校书郎。裴度的官途十分畅达,就在他进士不久,他便升为监察御史。但这个裴度也是个性格刚烈之人,其实任何一个人都是一样,往往读书久了,特别是在学问上颇有造诣的才俊,于是不但在学问上有探究根底的决心,就是有一天步入社会以后也是一样有股认真的劲儿。这裴度也是一样,学问做的好,在官场也喜欢较个真。但是,官场不比学问,它讲究的低调做人、圆滑处事,不久他又因言辞激烈忤旨,被贬为河南府功曹参军。贬了便也算了,反正自己开始并没有要求自己一定要出将为相。如果后来就照着这么个情况发展下去,估计裴度至死也就这么个芝麻官到老。但后来,大唐帝国著名的藩镇割据给朝廷和皇帝带来了无尽的烦恼,但乱世出英雄,就是这恼人遭恨的藩镇,却也成就了一代贤相的身后美名
自安史之乱结束后,大唐帝国开始形成藩镇割据局势。到宪宗时,这藩镇已经延续了100多年。日复一日,藩镇存在根基逐渐稳固,而朝廷因力量衰败而无力对此整顿,藩镇的气势确是日日攀升。因此历代皇帝都将藩镇作为自己稳固皇权的一件首要事件来抓。从德宗开始,他便为削藩作出了种种努力,但无奈并没有圆满实现他的计划,最后只能听任藩镇发展。之后的顺宗在位时间十分短暂,根本无暇估计到削藩大业。直至宪宗即位后,藩镇又开始利用各种借口来扰乱朝政,于是宪宗决心扫平藩镇。他先后派兵讨平了占据成都进行叛乱的刘辟,并且顺利平定了镇江一带的叛乱,对这两个地方都直接派出了节度使,从而改变了地方上拥立主帅的旧例。之后他又和河北三镇达成和平协议,魏博节度使主动归顺。他的藩镇行动从之前的结果来看,是颇有成效的。但是宪宗立志削平藩镇,淮西藩镇节度使吴元济,则是削藩成败的关键一战。如果这一仗能够完美结束,那不但确立了自己颇为尴尬的继位疑案,更是提升了大唐皇室的威严,这是一件光宗耀祖、泽被子孙的大业
所以,唐宪宗对于这次出征是十分尽力的
这淮西节度使共领有三州,分别是申州、光州、蔡州。元和九年,原任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密不发丧,却矫诏父亲笔迹称已传位于吴元济。这些事情都未经奏报朝廷,并且他还自领军务,四出抄掠。当然,出现这样的情况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前面的几次削藩大战也有这样的缘由而惹怒唐宪宗。当然,别说要搁在唐宪宗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之后,你吴元济还敢这么猖狂自大。就是唐宪宗刚刚继位之初的挑衅人家也是奋力给予还击了
当然,这正好让唐宪宗正式齐集兵马准备大战吴元济。翌年,宪宗削去元济官爵,并调集大军前去讨伐。因统帅不得力,战事进行得很不顺利。开始宪宗先以严绶为讨吴诸军督军,严绶到军后,将累年之积,一朝而尽。无奈宪宗只好换兵,后又以韩弘为淮西诸军都统。韩弘想自己也得到一块领土,因此想倚赖吴元济的力量而迟迟不肯动手。因此,虽用兵数年,淮西仍不得平定。淮西之战的艰难,让宪宗觉得恨疲惫。而这时朝中当时反对的官员又借此状况开始游说皇帝放弃对淮西的战争,只有裴度无言。自始至终,裴度是朝廷中力主削除藩镇、平定割据势力的代表人物。无论当初宪宗决定出兵的时候,还是平淮中途朝廷的摇摆之际,他都极力主张应该将这场战争进行下去。所以,关于淮西之役皇帝向他询问意见,他很不推辞地自荐到,如果让我亲自督兵,我能保证这次战争的胜利
可贵的是,裴度的自信正符合了宪宗的心思。宪宗从心里还是希望这次的战争能有一个好结果的,所以这时有一位官员能够不畏艰难挺身而出,他便给了裴度一百分的信任
其实在这之前的两次削藩战争中,裴度的军事和领导才能已经有所体现。特别在魏博归顺问题上,他更是表现出了少有的冷静和智慧。当时他以知制诰的身份,成功地完成了安抚河北魏博镇田兴势力,得到了宪宗的嘉奖。而且在正式派出裴度之前,宪宗也已经有意识地对他进行了摸底和培训。早在815年五月,宪宗曾命裴度又以中丞的身份赴蔡州行营对官兵进行宣慰。裴度果然不负宪宗的期望,他不但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而且还带了大量宝贵的军情。回朝后,他向宪宗详细地述说了淮西之现状,并推荐了忠武节度使李光颜为统兵,赞赏他到,李光颜勇而知义,必能立功。宪宗听从了裴度的建议,正式命李光颜统兵,此后不久,便大破吴军于陈州_水县西南之时曲。这让宪宗对裴度赏识有加,决定将其提拔重用
宪宗也知道,在这次平定淮西问题,裴度面临的困难是很大的。所以宪宗一面赞叹裴度的勇气,也暗暗决心无论有多大阻力,他都将给裴度委以最大的权力。在自己的朝廷中,以宰相王涯为首的官员始终坚持从淮西撤兵,而且他们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而除吴元济之外的其他藩镇割据势力,也千方百计地加以抗拒。特别是河北和平卢节度使的王承宗、李师道更是玩着两面三刀的伎俩,对平淮战争多加阻挠。更为恶劣的是,他们两人虽然表面上大力支持宪宗讨伐淮西,暗中却支持吴元济,派人焚烧各路军储。这年五月,他们又派人在堂堂天子脚下刺杀坚决主张讨平淮西的宰相武元衡和熟悉淮西战况的裴度。武元衡被刺身死,裴度因受伤坠入沟中,这才幸免于难。这一系列的事件并没有动摇宪宗平淮的决心,相反,宪宗这次更为深切地意识到,这藩镇割据势力已经到了不除不行的地步。现在他们都有能力上演这么残酷的恐怖活动,等到他们的势力更加强大了以后,岂不是连我这个皇帝都会轻而易举的便被废除。至此,宪宗更加倚重裴度,拜他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裴度也以平淮为己任。裴度伤势好了之后,开始全力谋划讨淮事宜。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