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是什么
编制
编制,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种资格。这种资格意味着你有一份稳定、待遇不低且受人尊重的工作。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铁饭碗”。
一、行政管理学的角度
编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编制是指法定社会组织内人员的数额和职位的配置。广义的编制是指法定社会组织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隶属关系、规格级别、人员数额、人员结构及职位的配置。
根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在中国机构编制网的介绍,我国的编制主要分为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数据更新时间为2010年8月30日)。
(一)行政编制
行政编制是我国党政机关使用的人员编制,包括国家机关、各党派和部分社会团体使用的人员编制,其经费由行政经费开支。行政编制的使用是与国家的政治与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这就决定了行政编制要有较强的外在约束,不能随意扩大。由于使用行政编制的工作人员工资和日常办公经费由国家财政开支,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全国行政编制规模。
(二)事业编制
事业编制是指各类事业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其经费由国家事业费开支。与行政编制相比,事业编制使用范围广泛,总量不断增长,经费开支形式多样,受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因素的约束较强。
事业单位简单地说就是公益性社会组织,主要包括科、教、文、卫四大方面。
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行政机关举办,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没有生产收入、所需经费由公共财政支出、不实行经济核算,主要提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服务的社会公共组织,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是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
二、生活中谈到的编制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常听到关于编制的不同说法,它们的具体含义如下。
(一)公务员编
公务员编就是指行政编制,主要包括党和政府机关依法履行公职、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通俗的理解,绝大多数党政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属于公务员编。
(二)参公事业编
顾名思义,参公事业编即参照公务员标准的事业编制。它与公务员编区别在于它依然属于事业编制(近期在进行改革,不知最新动向),享受的福利略低,不参与部分奖金发放(可能存在地域差距)。
(三)全额拨款事业编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经费由国家财政负责。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主要有图书馆、文化馆、各级公办学校、党校、档案局、文化中心、农业局下属的森防管理事业单位、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城建局下城市维护管理的如园林处、公园、绿化站、城肥所、环卫处、疾控中心、防治站等。
(四)差额拨款事业编
差额拨款事业编所需经费按差额比例由国家财政和单位自行承担。主要包括医院等公益性单位。
(五)自收自支事业编
自收自支事业编所需经费完全自主负责的,目前已在逐渐取消。国家有关规定2020年前全部淘汰。
(六)教育专项事业编(教师编)
专门指中小学教师使用的编制,通过公开考试方式获取。
三、是否有编制的区别
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所谓的”身份“不同,有编制的一般为正式人员,没有编制的为合同人员(深圳市除外)。具体来说区别如下。
(一)工作待遇不同
编制内人员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养老等待遇,编外人员在这些方面相对而言更差。(可能存在地域差异,下同)
(二)晋升空间不同
编内人员晋升渠道相对较多且晋升空间大,编外人员几乎没有晋升空间,一般需考取正式编制才能晋升。
(三)工作稳定性不同
编内人员工作稳定,编外人员如合同到期可能被拒绝续期聘用。
同一单位内,有编制和没有编制的人员经常性出现同工不同酬现象,可以想象体制内编制的重要性。
此外,编内人员可能看不起编外人员。(亲身经历)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