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形成血栓类型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1-28
血栓的形成涉及多种类型,主要分为白色血栓、红色血栓、混合血栓和透明血栓。白色血栓主要在血流快速的动脉和心室等部位形成,由聚集的血小板小梁构成,表面有白细胞边层,质地硬且与血管壁紧密相连。红色血栓则在血流停止后形成,类似血管外凝血过程,通常构成延续性血栓的尾

血栓的形成涉及多种类型,主要分为白色血栓、红色血栓、混合血栓和透明血栓。白色血栓主要在血流快速的动脉和心室等部位形成,由聚集的血小板小梁构成,表面有白细胞边层,质地硬且与血管壁紧密相连。红色血栓则在血流停止后形成,类似血管外凝血过程,通常构成延续性血栓的尾部,颜色暗红,新鲜时有弹性,陈旧时干燥易碎。

混合血栓是静脉延续性血栓的主要部分,由红色和白色血栓交替层叠构成,如在左心房的球形血栓。透明血栓,也称微血栓,仅在微观层面可见,由纤维素构成,常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栓的结局有软化、溶解和吸收。纤维蛋白溶酶系统对血栓有溶解作用,当溶解酶活性强时,血栓会逐渐被清除。另一种结局是血栓机化,新生内皮细胞和纤维母细胞介入,形成肉芽组织,最终血栓被组织取代,形成牢固的粘附,可能伴随部分再通现象。

长时间未处理的血栓可能会钙化,形成静脉石,这是血栓未能被溶解和充分机化后的表现。

扩展资料

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有形成分互相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thrombosis),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thrombus)。 在生理状态下,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不断地被激活,从而产生凝血酶,形成微量纤维蛋白,沉着于血管内膜上,但这些微量的纤维蛋白又不断地被激活了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所溶解,同时被激活的凝血因子也不断地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所吞噬。上述凝血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动态平衡,有时在某些能促进凝血过程的因素作用下,打破动态平衡,触发凝血过程,形成血栓。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41128/2/104112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