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方言介绍 东莞本土方言特点 东莞方言你了解吗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1-27
东莞话属于粤语莞宝片,以莞城话为标准。东莞话与广州话在词汇上差别不大,但在韵母发音上有区别,且有规律可循。很多广州人听不懂东莞话,而很少接触粤语的东莞老人也很难与广州人沟通。莞城话中,广州话的“ei”韵母大多读作“ai”。例如,“你”在东莞话中读作“lai5”(音

东莞话属于粤语莞宝片,以莞城话为标准。东莞话与广州话在词汇上差别不大,但在韵母发音上有区别,且有规律可循。很多广州人听不懂东莞话,而很少接触粤语的东莞老人也很难与广州人沟通。

莞城话中,广州话的“ei”韵母大多读作“ai”。例如,“你”在东莞话中读作“lai5”(音同广州话“礼”);“鸡”读作“goi1”(音同广州话“该”),“归”读作“gwoi1”。

广州话中的“aan”韵母在东莞话中则读作“eng”。例如,“悭”在广州话中读作“haan1”,在东莞话中读作“heng1”(音同广州话“轻”)。

东莞话保留了许多古汉语常用词,例如“翼”(翅膀)、“徛”(站)、“晏”(迟、晚)、“缘”(爬行)、“批”(削)、“着”(穿着)、“起”(建造)、“争”(相差)、“佢”(第三人称代词,本字是“渠”)。

东莞话中,一些词的含义与普通话不同,如:“脚”包括脚板和整条腿;“肥”可形容动物和人;“海”兼指江河;“屋”等于房子,“房”等于屋子;“伶俐”形容干净。很多词形式与普通话完全不同,最富有方言特色,如“齐黑”(傍晚)、“日下”(现在)、“包粟”(玉米)、“禾碌”(柚子)、“禾犬”(蚯蚓)、“矮瓜”(茄子)、“马骝”(猴子)、“整餸”(做菜)、“面豉”(黄酱)、“云吞”(馄饨)、“水脚”(路费)、“老窦”(父亲)、“倾偈”(聊天)。

东莞话中,一些词的词序与普通话相反,如“干菜”说成“菜干”,“公鸡”说成“鸡公”,“公狗”说成“狗公”,“夜宵”说成“宵夜”。

东莞话有一些不同于普通话的避讳词,如“病了”说“唔精神”,“死了”说“过身”,“舌”与“蚀本”的“蚀”同音,故改叫“脷”;“血”改叫“猪红”,“输”改叫“通胜”,“干”改叫“饮胜”。

东莞话还有一批外来词,多来自英语的音译词,如“波”(球,英语ball)、“嗒”(球出界,英语out side)、“呔”(领带,英语tie)、“搭”(打电话,英语call)。

东莞话词汇和广州话词汇有一些差别,如“太阳”广州话为“热头”或“日头”,东莞话为“日”;“昨天”广州话为“琴日”或“寻日”,东莞话为“昨日”;“自来水”广州话为“自来水”,东莞话为“水喉水”;“吵架”广州话为“嗌交”,东莞话为“闹交”;“害怕”广州话为“惊”,东莞话为“狂”;“光亮”广州话为“光”,东莞话为“皓”;“大姐”在广州话中常用于称呼已婚女性,而在东莞话中专指未婚少女。

东莞话中没有儿化词,也鲜有“子”缀词。常见的名词后缀是“仔”,多有表小的意味,如“盒仔”(盒子)、“杌仔”(凳子)、“牛仔”(小牛)、“手指仔”(小拇指)、“男仔”(男孩儿)。用“哋”加在单数人称代词之后表示复数,如“我哋”(我们)、“你哋”(你们)、“佢哋”(他们)。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41127/2/99948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