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先声音乐可以学什么乐器
可以一对一授课,也有一对4的小班课。小班课适合儿童学。
架子鼓基本功练习重点
1.入门初学者对持棒和坐姿的要求
良好的坐姿和科学的持棒击打从一开始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练习中一定要切记“击奏”两字,也就是说要弹击,鼓棒锤头击打在鼓面后要立即恢复击打时的预备动作,击鼓动作要完成于瞬间,而且有“弹性”和充分的共振,击打的声音要明亮、集中、结实、有穿透力,初学者练习击奏时还应该注意击奏的位置,应击在小鼓(哑鼓)中心点3-5厘米处。
(1)坐姿:背挺直不要弯,重心略前倾,沉肩、两手自然下垂,两腿自然分开在鼓两侧,不要做任何其它的变形姿势,哑鼓放置距离在鼓棒锤头大致在哑鼓中心位置就好。
(2)握棒方式:第一种是标准式(传统握法)
第二种是对称式(平腕或称直腕握法,两手心相对)
第三种是现代式(扣碗握法,手心朝下)
在这里重点讲第二和第三种持棒方法
第二种对称式:手臂呈自然放松下垂状态,不要夹在腰部位置,大拇指与食指轻捏住鼓棒尾部三等分处(1/3处),相对于鼓棒的其它位置,这个位置在平衡性和弹性上更占优势,用食指和拇指握住1/3支点处,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并拢并轻贴在鼓棒上,鼓棒到哪里手指轻抚着跟到哪里,不要影响鼓棒的运动,直到有一天你能通过手指的运动配合手腕、手臂去控制鼓棒。两手手心相对,棒与手臂在一条直线上,鼓棒槌头离鼓皮面2-3指距离,且两槌头在同一水平线上,刚开始练习时纯粹只用手腕力量来带动,将鼓棒举到大致耳垂位置高度(或大于90度),举棒时鼓棒在手掌中呈放松状态,手指不要握紧棒柄,只是扶住鼓棒就好,下击时鼓棒瞬间做下挥的动作,锤头击打鼓皮后回弹的一瞬间用手指控制住鼓棒不要让它回弹,留在离鼓皮面2-3指高度(与左手预备动作同一高度),打右手时左手保持预备状不动,反之右手保持预备状不动。
第三种现代式:持棒与对称式基本相同,但双手要向内翻一下,使手心朝下,两棒呈九十度左右的角度。
不论何种持棒方式控制鼓棒,均须灵活运用手臂、手腕及手指,尤其是手腕及手指,做到双手与鼓棒合为一体,自然地去运动鼓棒,多练习、多去感觉手与鼓棒之间配合的不同,以及手指、手指肌肉、手臂肌肉的控制与鼓棒之间的关系,另外要注意的是虎口不能并起,要稍留一点缝隙,能做到这个就说明你的手上肌肉呈放松状态了,当然,初学者刚开始还没有学会放松持棒时候建议虎口合拢,以避免出现支点在小指处,虎口呈开放状态,整个手变成握拳状,等稍有控制鼓棒能力时候再给予要求。这个时候学生能通过一个阶段练习后,对持棒中找到的感觉会有更深的理解。
2.入门初学者千万不要追求速度
如果每次都总是去做挑战自己极限速度的练习,它会破坏你的击打方式,速度固然重要,但必须循序渐进,不管做什么样的练习,全身放松的去控制鼓棒跟节拍器做稳定的节奏击打才是最主要的,无论是单击、双跳、复合跳、滚奏、压奏,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练习速度,在节拍器的配合下进行练习,培养按照节拍器节拍练习的良好习惯。
当你作一个练习时,能够连续击打几十分钟而不感到疲劳,这就是适合你的速度。如果练习几分钟之后感到手臂手腕疲劳,就降低速度练习,直到找到这个极限速度。持续一周之后,你会发现:你的极限速度提高了。
记住鼓手不是体力劳动者,更不是噪音的制造者。
3.架子鼓基本功的练习方法
国际军鼓基本功40条练习分为五大类(英文翻译词不达意,为便于记忆,直接用常用的名称来说明)
第一类:单击滚奏类(Stroke rudiments) RLRL
第二类:双击滚奏类(Roll rudiments) RRLL
第三类:复合跳(Diddle rudiments)
(1) RLRR LRLL (2) RRLR LLRL
(3) RLLR LRRL (4) RLRL LRLR
第四类:装饰音(单叠)(Flam rudiments) RL LR
第五类:装饰音(双叠)(Drag rudiments) RRL LLR
第一类:单击滚奏类(Stroke rudiments) RLRL
第二类:双击滚奏类(Roll rudiments) RRLL
第三类:复合跳(Diddle rudiments)
(1) RLRR LRLL (2) RRLR LLRL
(3) RLLR LRRL (4) RLRL LRLR
第四类:装饰音(单叠)(Flam rudiments) RL LR
第五类:装饰音(双叠)(Drag rudiments) RRL LLR
初学者在刚开始练习单击(单跳)的时候分单手练习和双手组合练习。初步目标十六分音符,速度50次/分钟,即:R R R R......,L L L L......,RRRRLLLL,RLRLRLRL。重点是:拍点准确、时值长度准确,两手力度均匀。
同样,双击(双跳)是指每次每只手击打两下,重点是这两下的音量要一样,也就是说力度要一样,两个音的间隔要一样(时值一样)。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击是击、跳是跳,两个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还是有区别的(虽然英文是同一个单词,但国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把它分为两种击打概念),因为双击是指单手两次主动的击打,而双跳是指单手第一次的主动击打,主动击打后棒槌头被鼓皮的反弹作用快速弹起,通过手指、手腕的控制让棒槌头再次截回,从而完成第二次的被动击打。所以,国人把它拆开理解也就有情可原。
世上有很多种练习方法,有机会参考国外很多大师的教材也会发现各有不同,曾有幸与美国架子鼓大师、北京现代音乐学院爵士乐学院教授安东尼先生讨教了这方面的话题,安东尼表示没有绝对的准确与错,只要是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这句话对我触动很深,是呀,曾记得以前看到过一篇文章,关于翻手腕击打的讨论,都一直认为不符合常规,但我一直用了很顺手,我感觉减少了手臂在空中的移动距离,提高了打击速度,减少了体力消耗,一举多得,但直到后来看到了一本日本教材中的“GO”流派架子鼓大师专题讲了翻腕击打的好处,还配有专门的练习,更增加了我对安东尼这段对话的理解。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