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血”具有什么功能
血是人体脉道中流动的红色液体,也被称为“血之府”。(一)血的生成中医认为,血液是由中焦脾胃消化吸收水谷精微后生成的。脾胃将水谷转化为营气和津液,再由肺注入心脏,形成血液。《灵枢营卫生会》提到:“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因此,脾胃被视为气血的生化之源。(二)血的功能血液主要具有滋润和营养作用,它滋养脏腑器官和四肢百骸,使之正常发挥功能。《素问五脏生成篇》指出:“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此外,血液还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充足时,人的神志才会清晰,精神才会旺盛。《灵枢平人绝谷》说:“血脉和利,精神乃居。”(三)血的运行与五脏的关系血液的运行与心脏、脾脏和肝脏密切相关。1. 心主血: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对血液循环起着关键作用。2. 脾统血:脾气统摄血液,防止其溢出脉外,对血液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3. 肝藏血:肝脏具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作用,以适应人体不同情况下的需求。四、津液津液是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清稀的津和稠浊的液。津液分布于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名称,如泪、涕、唾、涎和汗。津液主要由饮食水谷经过脾胃消化吸收和三焦气化作用而成。津液的主要作用是滋润和濡养身体,其输布依赖于脾、肺、肾和三焦等脏腑的协同作用。(一)津液的生成与功用津液是脾胃消化吸收水谷精微后,经过三焦气化作用形成的。它具有滋润和濡养身体的作用,分布于肌表、关节、骨髓和脑髓等部位。(二)津液的环流与输布津液的输布主要依靠脾、肺、肾和三焦等脏腑的共同协调作用。1. 脾的作用:脾气转输津液,使其上输于肺,并布散于全身。2. 肺的作用:肺主通调水道,通过宣发和肃降调节水液的运行和排泄。3. 肾的作用:肾主水液代谢平衡,通过气化作用调节津液的清浊。4. 三焦的作用:三焦是津液流动的通道,确保其输布到全身。(三)五脏与五液五液包括泪液、唾液、涎液、涕液和汗液,分别由心、肺、肝、脾和肾所主。五液的排泄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五脏有病时可能会影响五液的排泌。例如,心气虚衰可能导致自汗,肝病可能引起泪液过多等。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