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就是靠英语反映
在当今世界,英语作为应用最广泛的语言,加强与外部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需求,促使我们培养大量英语人才。然而,全民学英语的教育方式似乎弱化了对母语——汉语的学习。一项调查显示,80.8%的人确认当前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尤其在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中,这一现象更为突出。
国内教育环境缺乏对母语的热情,导致国人汉语日渐退化,这实在是一种讽刺。在从事中医、古汉语、二十四史研究等工作中,虽然实际工作可能无需英语,但只要参加职称评定,就必须通过外语考试,这显然没有必要。
全民学英语的教育方式弱化了对汉语的学习。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强调中文教育的重要性。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基因、文化密码,以及对起源、目的、价值的共同想象。汉语是传承中华文明的唯一纽带,对传承文化、训练思维、塑造精神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 从小开始重视中文教育。在小学至初中阶段,应重视中文语言文字和口语表达的教学,减少英语、物理、化学等课程的比例,将其作为高年级选修课程。同时,减少各类考试的科目,为孩子体验中文语言和中国文化的逻辑与美感提供空间和时间。
3. 治理教育阶段的“英语崇拜症”。在外语教育中,应合理调整英语与其他外语的比重和格局。职称晋级和干部提升不应一刀切地依赖外语水平。
4. 改变大学课程中英语教学的方向和方法,重视与外语相关的应用教育。通过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5. 在非外语专业中,降低外语分数在高考中的权重,以鼓励学生更加注重母语的学习和发展。
通过实施这些建议,我们可以促进对母语的重视,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瑰宝。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的象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下一代创造一个既重视英语又不忘母语的学习环境。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