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事记到底用的是汉文还是日文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1-26
《古事记》是日本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典籍。全书用汉字写成,是借汉字、汉语词及汉文语句来记录日本语言的一部尝试之作。其中日语和汉语交织,或以汉字记日本语音,或以汉语词表日本语义,于语序上虽以汉语的主谓宾框架为主,但日语的主谓宾的语法结构也时而出现,体现了日本早期

《古事记》是日本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典籍。全书用汉字写成,是借汉字、汉语词及汉文语句来记录日本语言的一部尝试之作。其中日语和汉语交织,或以汉字记日本语音,或以汉语词表日本语义,于语序上虽以汉语的主谓宾框架为主,但日语的主谓宾的语法结构也时而出现,体现了日本早期变体汉文的一些特征。本文通过对其语言特点进行举例分析,可窥见汉字、汉文植根于日本语的初貌,同时也可看出由于属孤立语的汉语和属粘着语的日语二者语言系统的迥异,在借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据《日本书纪》关于太子菟道稚郎子“习诸典籍于王仁,莫不通达”的记载,及1978年(昭和53年)9月埼玉县稻荷山古坟出士的铁剑上的115个汉字的推测,汉字传入日本的时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四世纪末、五世纪初。此后的200年间,各个时期从中国直接移居、或经朝鲜半岛辗转移居日本的移民及日本的贵族学者们,尝试着用汉字来记录日语、记录日本的传说和历史等等,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到了8世纪初,就出现了《古事纪》这样的由天皇敕命编修的典籍了。

  《古事纪》成书于712年,是现存日本最早的一部以记载神话和历史传说为主的史书,也被看作是一部口头传承的古代文学作品,全书用清一色汉字写成,古代汉语和古代日语交织成文,体现了日本上古时代的语言风格,即变体汉文的初期特征。

  汉语和日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法系统。那么如何用借来的汉字来记录日本语呢?如果汉字是象拉丁字母的纯表音符号系统,那就极为简单了。但事实上,汉字不仅每字本身都是具有形、音、义(甚至于多音、多义)的表意符号,而且日本先民在接受汉字时,也并非只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来来认读的。汉字是作为汉文化的载体、随着中国的古代典籍一起传入日本,而日本的王公贵族以“习诸典籍于王仁”的方式,在学习汉籍的同时熟悉了汉字。因此在他们用以记述日语时,便将汉字、汉语词、以至于汉籍语句全面调动,以应其需。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才产生了《古事纪》中那种汉语和日语交融的变体汉文文体。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41126/2/56311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