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纸币就是叫做银票的纸,但造假成本却很高,古代的防伪工作做得有多好
我国最早出现的纸币叫“交子”,兴起于四川成都一带。史学家将其作为了北宋经济繁荣的标志性现象。其实,早期“交子”并不具备购买力,是钱庄发放给客户的兑换凭证。因为我国古代用的是贵金属,太重了,也怕贼惦记,客户就在这存钱,然后凭借这张纸在分号兑换出来相应的钱财。
精选币纸
宋代时,负责制钞的官员发现,川纸光亮洁白、经久耐用且工艺复杂,一般难以伪造,于是“楮皮”川纸就成了印钞的专用纸,民间是禁止采购的。明代洪武年间发行的“大明宝钞”则是使用的桑皮纸。
印制图案
古代纸币印制图案都很复杂,印精细的花纹,大部分为手工雕刻,有八仙、二十四孝、花草、山景,或者是采用名家的画等。
经常更换票版
古代伪钞制作猖狂,政府只得以更换票版。像元钞最开始是用木版印制的,后来换成了铜版。钞版使用一年后,就更换新版,并销毁旧版。
多色套印
除了币纸、票版,政府也在印刷色彩上下了工夫来实现防伪。像“交子”印刷,为了安全防伪,已开始用红、蓝、黑等色,套印花纹图案及官方印章,这大约就是双色及多色套印的开始。
文字防伪
古代纸币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上面印有大量毫无关系的文字,且均出自帝王或当时书法家之手,还有的印有刑律,有的印上人名。印制的文字一多,则难以造假。
多重印押
古代的纸币特别是最早由私人发行的交子,在印制和使用当中必须经官方认可,即官方将收到的钱数记在交子上,经签押后,方可做现钱使用。流通时,朝廷发给各省留一印记,各省发给各府留一印记,各府发给各县留一印记,各县发给钱庄留一印记,最后钱庄发给民间再留一印记,这样做在当时就是一种有效的防伪印记措施。
密押技术
清代的晋商采用了密押技术以防伪,例如日升昌票号自1826年至1921年的九十五年间总共换了三百套密押。
防伪印章
晋商为了防伪还设计了微雕章,这种微雕章的防伪功能属于微雕防伪,微雕内容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完整的一篇,是三百四五十个字,雕刻很精细,需要很高雕刻水平才能雕刻出。
原始水印技术
清代时晋商甚至已经开始使用水印技术来保障汇票的安全。票号经严格管理,没有流失过一张使用过的汇票。今天人们只能从他们自己印制的钱票中见到这种原始的水印。
民间设立辨钞人
各地官府都在钱局设有辨钞人,专门帮助民间识纸币真假,普及有关知识,提高人们辨别真伪的能力,辨别后收取手续费,一般收二钱,最多收六钱。这在我国古代经济和文化相对落后的历史背景下是一种很有效的办法。
颁布律法,严惩制造伪钞者除了技术上防伪,无论是宋元,还是明清,对制伪钞的犯罪行为惩罚都非常严厉。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